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背景
近年来,随着医疗行业的飞速发展和众多新型药物的不断上市,术后镇痛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仍有相当多的患者术后疼痛未得到充分地控制。
造成众多患者术后镇痛不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目前欠缺有效的术后镇痛规范化管理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
目录
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
疼痛评估
急性疼痛管理组织
常用镇痛药物
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案
1
2
3
4
5
手术后疼痛是急性伤害性疼痛
疼痛
手术后疼痛是
急性伤害性疼痛
疼痛
急性疼痛
持续时间短于1个月,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
慢性疼痛
持续3个月以上,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手术后疼痛
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
性质为急性伤害性疼痛
初始状态下未充分控制
术后慢性痛
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可持续7天)
术后慢性痛形成的易发因素
术前长于1个月的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多次手术
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
采用放疗、化疗
最突出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短期不利影响
增加氧耗量
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增加全身氧耗,对缺血脏器有不良影响
心血管功能
心率增快、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肌梗塞的危险性
呼吸功能
手术损伤后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能触发多条有害脊髓反射弧,使膈神经兴奋的脊髓反射性抑制,引起术后肺功能降低,特别是上腹部和胸部手术后;疼痛导致呼吸浅快、呼吸辅助肌僵硬致通气量减少、无法有力地咳嗽,无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
胃肠
导致胃肠蠕动的减少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延迟
泌尿系统
尿道及膀胱肌运动力减弱,引起尿潴留
骨骼肌肉系统
肌肉张力增加,肌肉痉挛,限制机体活动并促进深静脉血栓形成
神经内分泌系统
神经内分泌应激反应增强,引发术后高凝状态和免疫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儿茶酚胺和分解代谢性激素的分泌增加,合成代谢性激素分泌降低
心理情绪
可导致焦虑、恐惧、无助、忧郁、怒气、过度敏感、挫折、沮丧;也可造成家属恐慌、手足无措的感觉、引发家庭危机
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会产生心情和行为上的不利影响
长期不利影响
慢性疼痛
术后疼痛控制不佳是发展为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
行为改变
术后长期疼痛(持续1年以上)是行为改变的风险因素
疼痛评估
疼痛强度评分法
视觉模拟评分法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语言等级评定量表
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
治疗效果的评估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一条长100mm的标尺,一端标示“无痛”,另一端标示“最剧烈的疼痛”,患者根据疼痛的强度标定相应的位置。
无痛
剧痛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
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
“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
4以下为轻度痛,4~7为中度痛,7以上为重度痛
无痛
轻度疼痛
中度痛
重度疼痛
0 1 2 3 4 5 6 7 8 9 10
983-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