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报告答案).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验证线性电路中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及其适用范围,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 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进一步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容\
(V)
(V)
I
(mA)
I2
(mA)
I3
(mA)
Ub
(V)
Ud
(V)
Ud
(V)
Ue
(V)
Ua
(V)
U单独作用

0
2. 57
0. 60
4. 47
4. 47
U单独作用
0

0
0
0
0
-6
0
0
0
U q共同作用


7. 95
0
7. 95
0
-1. 94
4. 03
4. 04
2仏单独作用
0

0
0
0
0
-12
0
0
0
(3) 判断电路故障
按图2-2接线,此时开关K投向R5 (330Q)侧。任意按下某个故障设置按 键,重复实验内容④的测量。数据记入表2-4中,将故障原因分析及判断依据填入 表 2-5。
表 2-4故障电路的实验数据
测量项目 实验内容、\ U、、U2共同作用 \
U
(V)
(V)
I
(mA)
I2
(mA)
I3
(mA)
Ub
(V)
Ud
(V)
Ud
(V)
Ue
(V)
Ufa
(V)
故障一


0
0
故障二


0
故障三


0
0
表 2-5 故障电路的原因及判断依据
原因和依据
故障内容
故障原因
判断依据
故障一
FA之间开路
4=0 ; UFA V
故障二
AD之间电阻短路
UAD = 0 ; I3 = mA
故障三
CD之间电阻开路
I2= 0 ; UAB= 0 ; UCDV
五、实验预习
1. 实验注意事项
需要测量的电压值,均以电压表测量的读数为准。 U1、U2 也需测量,不 应取电源本身的显示值。
防止稳压电源两个输出端碰线短路。
用指针式电压表或电流表测量电压或电流时,如果仪表指针反偏,则必 须调换仪表极性,重新测量。此时指针正偏,可读得电压或电流值。若用数显电 压表或电流表测量,则可直接读出电压或电流值。但应注意:所读得的电压或电 流值的正确正、负号应根据设定的电流参考方向来判断。
仪表量程的应及时更换。
2. 预习思考题
根据图 2-1 的电路参数,计算出待测的电流 I1、I2、I3 和各电阻上的电压 值,记入表 2-1 中,以便实验测量时,可正确地选定毫安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答:基尔霍夫定律的计算值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列方程如下:
I1 + I2 = I3 (KCL)
(510+510)I1 + 510 I3 = 6 (KVL)
(1000+330)I3 + 510 I3 =12 (KVL)
由方程(1)、(2)、(3)解得:
I1= = mA
I2= = mA
I3= = mA
比=510 x = V UAB = -1000 x = - V UAD ==V UDE == V UCD =-330 x =-V
(2)实验中,若用指针式万用表直流毫安档测各支路电流,在什么情况下可 能出现指针反偏,应如何处理?在记录数据时应注意什么?若用直流数字毫安表 进行测量时,则会有什么显示呢?
答:指针式万用表万用表作为电流表使用,应串接在被测电路中。并注意电 流的方向。即将红表笔接电流流入的一端(“ + ”端),黑表笔接电流流出的一端 (“ - ”端)。如果不知被测电流的方向,可以在电路的一端先接好一支表笔,另 一支表笔在电路的另—
端轻轻地碰一下,如果指针向右摆动,说明接线正确;如 果指针向左摆动(低于零点,反偏),说明接线不正确,应把万用表的两支表笔位 置调换。
记录数据时应注意电流的参考方向。若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则 电流取正号 ,若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则电流取负号。
若用直流数字毫安表进行测量时,则可直接读出电流值。但应注意:所读得 电流值的正、负号应根据设定的电流参考方向来判断。
(3)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试问叠加原理的叠加性与齐 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答: 电阻改为二极管后,叠加原理不成立。因为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含 有二极管的非线性电路,不符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报告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iupai11
  • 文件大小103 KB
  • 时间2022-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