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通过学习男西装结构设计、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学习,使学生对男西装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有进一步了解,同时通过对不同板型的对比,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重点:掌握男西服背心和男西服的制图方法难点:理解各部位的设计原理
男西服结构后片摆缝线应等长。
二、贴袋男西服
前衣片将三只开袋变化为三只贴袋,其余部位的结构与单排扣平驳领男西服相同,贴袋男西服很适宜采用纺面料制图。胸贴袋上可以绣上图案、标志,作为统一的制服。
贴袋比开袋大,袋口位置根据末眼位提高一
些。袋口线、袋底线应与底边起翘平行。
肋省一般不采用通省、胸与肋省的省尖应收
在贴袋内。
后片及袖子部位的制图与单排扣平驳领男西
服相同。
三、单排三粒扣男西服
单排三粒扣平驳领男西服是常见的男西服款式。
中间一粒扣一般按腰节线位置定位,上下两粒扣的间距根据衣长取9~11cm左右,大袋口可按末眼位提高1~2cm。
四、西服的部位变化
侧缝开衩便于开衩人体活动和插手的方便。开衩位置在腰节线以下,侧缝线较平直。
这是休闲西服的一种款式,在前衣片右侧大袋上边增加一个小钱袋,袋口前端应与大袋平齐。
练习题
问 题:
1、男西服衣领的结构设计方法有几种?2、各种方法有什么特点?
作 业:
1、用1:1的比例绘出男西服标准体型全套构图。 2、用1:1的比例绘出男西服标准体型面子样板结构图。
第二部分 原型绘制男西服
一、男装原型
二、单排扣三个扣西装
三、双排扣六个扣西装
第三部分 男西服马夹款式图
外形概述
V字形领,前门襟五粒扣,
下摆尖角,收腰,前身四个挖
袋,前后身有腰省,后背腰节
处钉腰带。
参考规格:(cm)
号模
号h
半号
胸围
肩围
衣长
170Y
170
85
95
65
49
一、男西服马夹结构图(比例法)
结构图
制图分析
(1)~4cm对位。
(2)西服背心的后背较长,以满足紧腰型款式中活动的需要。
(3)为满足活动的需要可加大前、后胸围的借量以及在侧缝处开叉。
(4)袖窿可适当加深,以适应内穿服装的需要。
(5)衣长为前腰节长+15cm左右;胸围放量为8cm左右;肩宽比实际肩宽窄4—6cm。
二、单排扣的西装马甲(原型法绘制)
前后衣片:后长在腰节线向下延长背长/5+1cm,将这水平线延长至前片。,后肋延长3cm。,,后肩取肩宽的2/3左右。前衣片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延长背长/5作三角形处理,前领窝开深至胸围线上,前片有大小四个袋,前后均有腰省。
西装马甲
三、晨礼服背心结构设计
第四部分 中山装结构设计
第一节 中山装结构
第二节 中山装变化款式
中山装结构
国服经典
一、 中山服款式特点及外型
中山服的领型为小圆角登翻领,前片四只有盖贴袋,门襟钉五粒扣,收胸省;和肋省。后片为平后背,袖子为圆装领,毛呢类中山服袖口开叉,钉三粒装饰扣。
第一节 中山装结构
二、制图步骤
(一)前衣片结构制图
(二)后衣片结构制图
(三)袖片结构制图
(四)翻领、底领的结构制图
三、制图要点
1、中山服制图的顺序是先根据框架图画出外轮廓,然后确定五粒扣眼的位置,再画小袋,要省,大袋,
最后画协省。
2、小袋口应与第二扣眼并齐,大袋口应于末眼并齐。
大小袋的袋口,袋底应与底边起翘平行。
3、布类和毛呢类中山服由于采用的原料,加工工艺和 穿着要求不同,在结构制图上也有区别。
第二节 中山装变化款式(一)军便装
款式特征:
除4个贴袋改开袋,装袋盖、吸腰及下摆大于中山装,袖口无袖权外,其余均同中山服。
适用原料:仿毛型原料及全毛或毛济呢绒类均可。
制图要领与说明
军便服与中山服的不同点说明:
(1)军便服的下摆应比中山服大,前下摆大1.5cm左右
(2)中山服是4个贴袋,军便服是4个开袋。
(3)中山服袖口有袖衩,军便服无袖衩。
(4)中山服袋盏开眼,军便服袋盖不开眼。
前片制图
中山装变化款式(二)学生服
款式特征与外形概述:
学生领、无翻领,开袋3个,两个大袋装袋盖,不开眼,袖口无袖衩,其余
男装结构设计男西服结构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