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效液相色谱法16.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7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效液相色谱法16
色谱法的发展
1906年正式命名
20世纪30年代开始广泛研究和应用
(柱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广泛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
现代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经典液
色谱过程特点:
①浓度对分离时间呈高斯曲线型
②色谱条件一定时,各组分都有一特定时间在图谱中出现,称为组分的保留时间。
③柱效一定时,组分保留值越小,峰越
窄;保留值越大,峰越宽。
④相邻峰的保留时间相差越大,越易分离。
常用术语:
1. 基线 : 仅有纯流动相进入检测器时的流 出曲
线。
: 响应信号大小随时间变化所形成的峰
形曲线。(正态分布)

峰高:色谱峰顶点与峰底之间的垂直距离
用h表示。
峰面积:
峰与峰底之间的面积 ,用A表示。
二、色谱保留
1. 保留时间(tR)
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样品的浓度极大值所需的时间,用tR表示。

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发生的吸附、脱附,或溶解、挥发的过程叫做分配过程。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单位:g/mL),称为分配系数,用K 表示:
分配系数是色谱分离的依据。
分配系数K 的讨论
一定温度下,组分分配系数K越大,出峰越慢;
每个组份在各种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K不同;
选择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
各组分有不同K 值是分离的基础(差移速度)
某组分的K = 0时,即不被固定相保留,最先流
出。
’ (capacity factor)
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质量比。
’都是与组分及固定相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的常数, 随分离柱温度、柱压的改变而变化
’都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
,数值越大,该组分的保留时间越长。
3. 容量因子可以由实验测得。
4. 容量因子与保留时间的关系
推导: ux:组分在分离柱内的迁移速度;
u:流动相在分离柱内的迁移速度;
组分和流动相通过长度L的分离柱,需要时间分别为tR和t0,则
tR = to(1+k’)
k’太小---没有充分利用填料的分离能力
k’太大---分析时间太长   k’范围:1~10
k’ ∝1/ε0(ε0溶剂强度---使组分迁移快慢的能力)
P310 表3-10
作业:
思考题:
1、2、3、4、5、6、8、9
5. 选择性系数α
可用来衡量两物质的分离程度,用α表示。
色谱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
色谱分离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
组分保留时间为何不同?色谱峰为何变宽?
组分保留时间: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控制;
(组分和固定相的结构和性质)
色谱峰变宽: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控制;
(两相中的运动阻力,扩散)
两种色谱理论:塔板理论和速率理论。
§1-3 色谱柱的分离效率
一、塔板理论
塔板理论认为: 一根柱子可以分为n段,每段内组分在两相间迅速达到平衡,把每一段称为一块理论塔板。
设柱长为L,理论塔板高度为H,则
H=L/N
N为理论塔板数。
理论塔板数一N
①色谱峰对称 :
说明:
a. 在给定的操作条件下,N几乎相同
b. N为常量时,tw 随 tR 成正比例变化
c. 与柱长有关: 比较不同长度色谱柱的柱效时,
应当比较它们在相同柱长下的N值。例
d. 是一种理想状态
② 有拖尾峰时: 可用半峰宽来表示N:
N=5.54 ( tR / W1/2 ) 2 W1/2 -----半峰宽
例:测得tR=105mm、 W1/2 =4mm,求得N=3789,若此柱长为250mm,折成每米的理论塔板数约为15200.
理论塔板高度H
物理意义:组分在两相间达到一次平衡对应
的柱长
H愈小→组分在两相间平衡分配次数越多
→柱效↑(不能说明分离一定实现)
说明:
①N大,固定相分离潜能大。
(分离与否,还取决于其他色谱条件)
②一定色谱条件下,对k’有差异的组分,则柱效愈高,分离效果愈好。
塔板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1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电离辐射
  • 文件大小4.66 MB
  • 时间202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