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17年整理】综述性论文写作格式(1).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药物分析设计性实验综述
维生素C及其制剂的含量测定
药物分析2013级
林晓敏(1303540114)
罗浩森(1303540115)
指导教师:陈晓颖
2015 年 10 月
摘要
目前对维生素含量测定的方法主要有:碘滴定法,二硝基苯肼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钼蓝比色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法等。
关键词:维生素C;含量测定:
前言

维生素C,简称Vc,又叫抗坏血酸,是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分子中第2及第3位碳原子上的2个烯醇式羟基极易释放出氢离子,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氧化剂存在时,抗坏血酸可脱氢形成脱氢抗坏血酸,反应可逆,脱氢抗坏血酸具有和维生素C相同的生理活性。脱氢抗坏血酸继续被氧化生成2,3-二酮古洛糖酸完全失去生理活性,反应不可逆。
     维生素C纯品为白色无臭结晶,熔点在190-192℃,易溶于水,微溶于丙酮,在乙醇中溶解度更低,不溶于油剂,结晶抗坏血酸在空气中稳定,但它在水溶液中易被空气和其他氧化剂氧化,生成脱氢抗坏血酸;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见光加速分解;在弱酸条件中较稳定。
 维生素C  能促进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的愈合,增强毛细血管壁的强度,增加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应激能力,是人体生命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人体不能自身合成维生素C,必须通过食物摄取。
摄取维生素C的方法:一是通过摄取含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果蔬。而维生素C主要以还原型的L-抗坏血酸存在于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中。因此测定水果,蔬菜及其制品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对评价其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含Vc较多的水果为柑桔(25~150mg/100g),龙眼(~),猕猴桃(300~400mg/100g)等。
在对Vc进行含量测定之前需根据Vc含量选择不同的测定方法。通常,不同的测定方法有不同的浓度测定范围,与此同时即使是同一物种,品种间的维生素含量差异有时也十分明显,以梨为例,含量高的品种——满园香,,而含量低的品种——黄梨,,两者相差30多倍
  表1
方法测定范围(mg/l)
方法测定范围(mg/l)
分光光度法 0~8
2,6-二氯靛酚滴定法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0~25
荧光法 0~40
碘酸钾萃取分光光度法 100~2400
  
第二种方法是服用维生素C含片或注射维生素C注射剂。在设计实验测定维生素C含量时比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更方便,且提取果蔬维生素含量由于经过榨汁,维生素C会流失影响实验结果。测定维生素C片中维生素C含量对监测该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维生素含量测定的方法主要有:碘滴定法,二硝基苯肼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钼蓝比色法,原子吸收间接测定法等。
1 碘滴定法
碘滴定法也叫碘量法实质为氧化还原滴定法。利用维生素C的还原性,碘单质的强氧化性,以淀粉作为指示剂进行碘滴定法。采用I2作标准溶液进行直接滴定[],其滴定原理,抗坏血酸分子中的二烯醇基可被I2氧化二酮基[],当抗坏血酸分子中的二烯醇基被I2完全氧化后,则I2余淀粉指示剂作用

【2017年整理】综述性论文写作格式(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ugver83
  • 文件大小162 KB
  • 时间2017-07-0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