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农业发展规划
实习日期:-
实习地点: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
组员:陈思雨、吴琼烨、张耀宗、张冬磊、李子超、谈俊炜、钟燕华、徐佳缘
指导教师:孔翔
目录
一、 东山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调查 1
(一) 东山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 1
1. 概况 1
2. 气候条件 1
3. 地质地貌 2
4. 水文与灾害 2
(二) 东山农业发展的人文环境 3
1. 农业种植历史悠久 3
2. 农村科学技术的推广助力现代农业 4
3. 农业民俗风情 5
二、 东山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6
(一) 东山农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6
(二) 东山农业发展的部门和空间结构 6
1. 主要农业发展部门 6
2. 农业空间结构 7
(三) 东山农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和重点问题 9
1. 碧螺春茶叶 9
2. 枇杷 9
3. 杨梅 10
4. 柑橘 10
5. 银杏 10
6. 太湖莼菜 10
(四) 东山镇农业发展重点问题探讨 10
1. 农业劳动力资源特征 11
2. 农业土地流转 12
3. 农业服务业 13
三、 东山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设计 14
(一) 东山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和总体目标 14
1. 形成高效的农业规模化生产模式 14
2. 建成综合性、具有人文关怀的新型合作社 17
(二) 东山农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17
1. 成立行业公会,实现行业间融合 18
2. 进一步发展合作社 19
(三) 东山农业发展的保障举措 20
1. 构建现代农业与服务业融合的环境 20
2. 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推进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20
3. 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 20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3
东山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调查
东山农业发展的自然环境
概况
东山镇位于东经120度30分,北纬31度20分,是太湖东部的一座半岛,距苏州40公里、距上海110公里,。东山镇以丘陵地貌为主,三面临湖,一面连陆。陆地部分土壤肥沃,以石质黄土构成山地果园土壤,以草渣土、细沙土、青泥土形成蔬菜园地土,养份充足。气候属亚热带,又受太湖小气候环境影响,四季温和,年平均气温16℃,平均湿度76%,无霜期298天,雨水充沛,年降雨量1139毫米,适宜种植温带多种果树、茶叶、蔬菜以及发展淡水渔业。
图1 东山镇遥感图
气候条件
东山处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太湖之滨,三面临湖,一面毗陆,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类型。临近海洋,加上太湖小气候的调节作用,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和无霜期较长的气候特点。境内四季:冬夏长,春秋短。春,冷暖多变,阴雨连绵;夏,炎热多雨;秋,秋高气爽;冬,寒冷少雨。℃。,(1999年),汛期(6-9月),(1962年),(1967年),(1960年)。全年有3个较明显的雨季,即4、5月的
春雨,6、7月的梅雨和9月的秋雨。东山镇农林服务中心网站相关条目/
地质地貌
东山本是屹立在太湖中的一个呈长条状的基岩岛屿,历经更新世早、中期的剥蚀、侵蚀作用,至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早期,在山地东南麓的溪流谷口堆积了数个小型冲积扇(洪积锥)。在全新世仰韶温暖期(距今8000-3000年),湖水浸淹至冲积扇中部,其时冲积扇(东山岛上平原的前身)真高在5-10米的坡积裙平原区。当全新世中后期,太湖面积还较小时,东山岛与陆地之间,隔着浩渺水域。随着三江淤塞,太湖面积扩大,沙洲遽涨,沙坝发育,终于使东山岛与陆地相连,成为今日的湖滨半岛。按形态分,东山半岛的地形可分为平原与山地两类。东山半岛三面临湖,山脉北东高西南低,其势雄伟。走向:自北东而西南,偏居西部,绵延起伏,连续不断。 全山最高部位,偏于北东端,其主峰为莫厘峰(俗称“大尖顶”)。,面南背北。东山境内整个土壤,随着地形部位,成土岩层,水文地质,土壤年龄和人类劳动条件的不同,大致约有15种左右。其中面积较大的为草渣土,其次是果园黄土、砾质中层红黄土,其余为细沙土、石灰岩性土、石质薄层红黄土、小粉砂土以及园田小粉土等。
水文与灾害
东山地处太湖之滨,境内水道密布,湖荡众多,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农田地势低洼,易洪涝、山区土质又易旱,故自然灾害频繁,据志书记载,从西汉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至1949年的2139年中,东山遭受较严重的水灾59次,旱灾16次,农业产量低而不稳,劳动人民倍受水患旱灾之苦。东山地处长江下游太湖之滨,是一个湖滨半岛,东北高西南低鱼龙脊背
东山农业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