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老子读后感作文1300字 老子读后感.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老子读后感作文1300字 老子读后感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礼貌史上的才智宝典中吸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

老子读后感作文1300字 老子读后感
老子《道德经》,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人类礼貌史上的才智宝典中吸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
当今社会科学发达,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宝越来越殷实,而精神财宝却越来越贫乏,道德沦丧的现象日益严峻。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实实工作的呼声日益剧烈。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呢我们同样能够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意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尽心本职!
既然我们个体非常渺小,力气非常微弱,人生非常短暂,我们何不端正心态呢静心、净心、尽心就是人们的三个不同心态层面。静心:静安人生坐标;净心:净处人生方向;尽心:尽展人生作为。
静心,静安人生坐标。
老子以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为修道之本。《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强调了致虚守静的修养。致虚就是要消退心灵的蔽障和理清混乱的心智活动,而后才能守静,透过静的工夫,深蓄厚养洞察力,才会知常,逢凶化吉。
老子之后,庄子强调少私寡欲,以静养神,这是道教静中养生的思想理念。


静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静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扰,不因进退去留而影响;静心,才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孤独。
总之,静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们的心境到达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持续虚心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净心,净处人生方向。
净者,不污也,天地万物之间,干净不染,就是不染。不染的含义很广泛,老子《道德经》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意思是说五彩缤纷的世界使人纷繁芜杂,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人响彻云霄,美味佳肴使人馋涎欲滴,纵横驰骋的心灵使人心态若狂,拥有珍贵难得的货物使人心惊胆寒。就从视、听、味、嗅、触、物六方面形象勾划了人们因贪欲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导致的严峻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意在教人约束,收敛人们的贪欲之心。
再看老子《道德经》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我们能够看出宠辱若惊的根源就在于为吾有身,为吾有身就在于人的心性不能清净如水,澄澈透亮,把个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的名利、地位看得太重。假如恬淡处世,致虚守静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何来贵大患若身呢

老子读后感作文1300字 老子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羹羹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