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被严重误导的“情感计算”
一、前言
目前,人工智能呈现高速增长和全面扩张的态势,一方面人工智能不断朝更深层的智能方向发展:数学运算、逻辑推理、专家系统、模式识别、深度学习等;另一方面不断向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扩展:智能电视、智能交互式感性图像检索的研究。中国科学院软件所主要研究智能用户界面。浙江大学研究虚拟人物及情绪系统构造等。在国内,走在情感计算技术领域前列的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正在为其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室投入巨资,从美国引进运动捕获系统、三维扫描仪等设备和相关的软件,以加快情感计算技术的步伐,并通过各种平台向嵌入式终端、游戏平台、个性化网页服务等应用领域转化。“人工心理”理论是由中国北京科技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人工心理与人工情感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志良教授提出的。他指出,人工心理就是利用信息科学的手段,对人的心理活动(着重是人的情感、意志、性格、创造)的更全面再一次人工机器(计算机、模型算法等)模拟,其目的在于从心理学广义层次上研究人工情感、情绪与认知、动机与情绪的人工机器实现的问题。
人工命理
6
为了推动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探讨情感计算和智能交互技术的发展动态与趋势,促进我国科研人员在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图象图形学会、中国中文信息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863计划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主题作为主办单位,2003年12月在北京主办了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与智能交互学术会议。2005年10月在北京又召开了第一届情感计算和智能交互国际学术会议,集合了世界一流的情感计算、人工情绪和人工心理研究的著名专家学者。合肥工业大学“情感计算与先进智能机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首个以情感计算命名的实验室,凝练出六个具体的研究方向:情感计算、自然语言处理、听觉信息认知计算、视觉信息认知计算、情感可穿戴计算、机器人云理论及其应用,构建了带有多维情感标注的中文博客情感语料库和中文会话情感语料库,并于2013年研发出第一代情感机器人样机,2017年研制出两款最新情感机器人“任思思”和“任想想”,能精确捕捉人类的开心、惊讶、生气、悲伤等六种情感,通过观察测算出人类的心理倾向,进而为做出下一步行动提供判断。
8
三、严重误导的四个方面
“情感计算”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严重误导:
基础理论的误导
“情感计算”的理论主要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然而,目前的心理学对于情感的定义是含糊的,根本无法为情感计算提供公理性、精确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理论支持。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理论界对于怎样理解“人的需要”、“态度”和“体验”等方面存在严重歧义,对于情感的测量与计算,缺乏理论前提、逻辑法则、计算方法与计算尺度。“情感计算”完全没有涉及情感的本质、情感运行的内部逻辑系统、自我意识系统、感知情意交互系统等基础理论。甚至某工智能领域的知名人士认为:我们可以不知道情感的本质,照样可以研制出情感机器人。
研究内容的误导
“情感计算”认为,情感计算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于情感生理指标的计算,主要包括对情感的感受强度(或情感维度)、表达强度(或表情)和生理唤醒指标等三个方面的计算。然而,所有的情感生理指标均属于情感的外在表现,而不是情感的真实内容。那么,情感的真实内容究竟是什么呢?“数理情感学”认为,情感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主观反映形式,它所对应的客观内容就是价值(或利益),情感的本质就是人脑对于价值关系(或利益关系)的主观反映,情感表达的本质就是价值关系的表达、情感识别的本质就是价值关系的识别,情感计算的本质就是价值关系的计算。价值变化(或利益变化)才是情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同样是哭,只有知道他的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才是痛苦的哭,否则就是高兴的哭;同样是笑,只有知道他的利益得到了明显增长,才是高兴的笑,否则就是痛苦的笑。仅仅研究情感的表现形式,而不去研究情感的真实内容,不去研究价值运行的逻辑关系,造出的情感机器人永远都是没有人性、没有活性、没有自我意识、没有创造性的机器人,永远只能模拟人的情感表达并进行简单情感识别的机器人。
8
研究目的的误导
“情感计算”认为,人们对于人工情感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两个现实目的:一是建立和谐的人机交互环境,使计算机或机器人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以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解放人的双手;二是制作可穿戴式的计算机,以替代、补偿与增强人的辅助感知功能和行为功能,特别是帮助提高残疾人的感知功能和行为功能。事实上,人工情感的科学价值与现实作用远非如此,情感作为一特殊的人类意识,它具有价值表达与识别功能、利益计算与驱动功能、思维效率功能、自我意识功能、自主决策功能、积极创造
被严重误导的“情感计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