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体育明星的微博效应
李琦 梁晓莹 [摘要]近年来,网络传播形式层出不穷。当作为新的传播形式“微博”与作为国际重大赛事、今年热点”传播内容”的伦敦奥运邂逅在同一时空时,两者聚合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其传播影响力是史无前账吧。各位亲,没事请关机,王导电话是0086。”这条微博被转发18786次,评论达到8093条。这些让人“喷饭”的微博,使得网友们惊呼冯喆的喜剧天分,并且强烈建议他在赛后加盟德云社,开辟“说学逗唱”的新事业。
体育明星微博“热效应”的冷思考
。
奥运热引发的体育明星微博热,商业化气息比较浓厚,其意义更多在于形式,尤其是人气极高的奥运金牌选手微博,成为体育营销的方式之一。打开“羽毛球天王”林丹的微博,可以看到某体育品牌的广告词挂在微博空间的显著位置。据悉,从2011年开始,林丹就取代了刘翔成为中国体坛的广告天王。根据福布斯排行榜公布的数据,林丹全年的奖金收入为22万美元,而全年的广告收入则在200万美元以上,广告代言收入和其他出席商业活动的收入占到他全年总收入90%以上。伦敦卫冕成功后,“超级丹”人气再度飙升,“钱景”也随之更加光明。本届奥运林丹夺金不久,他的名字已被精明的商家注册成了饲料品牌,“超级丹”的影响可见一斑。
“消费主义至上”的商业环境下,许多体育明星拥有经纪人,负责其官方微博推销或营销。这种环环相扣的营销方式,是微博供应商和广告商“共赢”。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此种营销手段极易助长受众“重金牌轻奖牌”的功利思想,以及陷入狂热个人崇拜的不良倾向。在网络媒体和广告商的联合“炒作”之下,年轻一代的网民很难以平常心看待奥运奖牌的价值,也难以对体育明星的行为做出正确判断。 “奥运微博热”。
微博热对中国运动员的形象塑造是有积极作用的。它让全世界了解到中国运动员的新风貌,他们是有着青春热情、有个性的一代,并且敢于担当、承受压力、能坦然接受失败的一代。比如在8月7日奥运退赛,脚踝手术后20个小时,刘翔通过微博向众多牵挂的人们报平安:“手术很顺利!感谢大家的关爱!我很享受这些年来努力的过程!更享受拼搏的过程!这也源于我对跨栏的至爱!努力康复恢复!来日方长!加油!”(8月10日 15:04:44),这条微博被转发和评论数多达2648052条,大部分网民在对待刘翔退赛的问题上普遍抱有“宽容”的态度。
但是也必须看到,这股体育明星热是伴随着伦敦奥运大幕展开而推进、加热的。奥运会毕竟只有短短的三周时间,这期间网民观看奥运、参与微博互动的积极性也是最高的,一旦奥运结束,新的新闻热点取代伦敦奥运,体育明星微博的热度也会随之降低。微博最大的特点是:信息瞬息万变,热点转瞬即逝,网民注意力极易分散。一旦有新的话题、新鲜事件在微博曝光,网民会马上转移注意力,有关奥运的关注、转发和评论数也随之锐减。比如本届奥运结束的第二天,网民关注的最大话题就转到“周克华事件”去了。
启示:奥运微博热挑战报道方式转型
奥运微博热对于传统形式的奥运报道是一种挑战。有新闻界人士发出感叹:今后的奥运报道不需要记者了吗?因为人人都可以是现场记者。路透社总编大卫·施莱辛格早就表示,新媒体的渗透不可阻挡。他甚至预言,今后奥运会的最快报道并非来自官方渠道,而是观众席上用手机上微博发消
伦敦奥运体育明星的微博效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