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与世界和平-陈衡哲世界历史观初探.doc世界历史与世界和平:陈衡哲世界历史观初探
世界历史与世界和平:陈衡哲世界历史观初探
陈衡哲(1890~1976年)是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回国后任教北大,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她在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西洋史》。截至1949年,这部教材已经连续再版9次。1943年,陈衡哲应周恩来之邀到访中共中央南方局所在地红岩村,周恩来对她说:陈先生,我是您的学生,听过您的课,看过您写的书。陈衡哲及其著作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近年来,陈衡哲的《西洋史》继续受到关注,上世纪末辽宁教育出版社再版了《西洋史》,进入21世纪后东方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岳麓书社也纷纷再版此书。这样的出版密度在同类史学著作中并不多见,可见此书作为中国的世界史教材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国内学界对陈衡哲及其著作的研究却非常有限。就笔者所知,仅有何成刚、张安利的一部带有创作的野心的历史教科书陈衡哲著述(西洋史)教科书特色述评和黄蕾陈衡哲史学成就论略两篇论文。因此,本文试图以《西洋史》为着眼点,对陈衡哲的世界历史观做一初步考察,并希望以此为窗口,探寻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历史观。
一
陈衡哲的世界历史观有一个重要的现实基础,那就是反对战争,主张建设一个和平的世界。这一思想基础与她生活的时代及其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陈衡哲赴美留学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她虽身处当时最安全、最繁荣的美国,远离战火,但她还是关注着战争。1916年8月,在东美学生会第12次年会上,陈衡哲参加了中文演讲比赛,并获得第二名,当时她演讲的题目就是平和与争战。可见,那时的陈衡哲已经开始对战争进行反思了。1920年回到中国后,国内的动荡也使她深受其苦。正如《西洋史》上册的第六版序言中所说:此书的生命和下册一样,都是在枪声炮影中得来的前者作于内战的四川,后者作于齐卢战争的南京。(《原六版序》,她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撰写《西洋史》上册的时候,她曾随丈夫到过四川,当时四川的贫穷、落后和闭塞使她非常震惊。1922年,她发表了《四川为什么糟到这个地步?》,文中历数四川的弊端,并将这种乱局归因于军阀混战:第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界等于军界,因为四川此时除了军事,没有别的政事。于是,陈衡哲夫妇联合报、学、商界的朋友,在重庆发起成立一个裁兵促进会。正如她在给胡适的信中所说:我现在做的事是(一)编西洋史大纲。(二)为川中的青年制造一点反军阀的心理(演说、文章或在言论社交之间)。所以说,陈衡哲的世界历史观明显带有着时代的烙印。与同时代的许多人一样,她渴望和平,希望能用和平的方式制止武力冲突。
为此,陈衡哲在《西洋史》中阐释了三个遏制战争的方法。首先,摒弃狭隘观念和阴暗心理。在对历史进行总结后,陈衡哲认为贪欲和仇恨是导致战争的重要原因。例如,在谈到上古时期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入侵时,陈衡哲这样写道:游牧人领着他们的牲畜,到处去寻水觅草,不免时时要侵犯那土著人的田林。他们又看见土著生活的安乐,不免又起了羡妒的念头什么日尔曼人的人寇罗马,阿剌伯人的北犯欧洲,都不过是这两种人民的战争罢了。在谈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起因时,她强调了斯巴达对雅典繁荣的又恨又妒以及雅典人的反斯巴达心理。因此,陈衡哲相信,只要能摒弃这些狭隘的观念和阴暗的心理,战争就可以避免。其次,揭露军人政客的黑幕。在陈衡哲看来,战争主要是
世界历史与世界和平-陈衡哲世界历史观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