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把心分给了谁
不少同学在上课或自习时经常容易“分心”“思想开小差”,总想着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不能专心学习,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特别是那些刚刚步入高三的学生,这种现象更是突出。
情况一:自习课做题的时候,很容易被周围同学你把心分给了谁
不少同学在上课或自习时经常容易“分心”“思想开小差”,总想着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不能专心学习,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特别是那些刚刚步入高三的学生,这种现象更是突出。
情况一:自习课做题的时候,很容易被周围同学翻作业纸的声音所干扰;总是习惯性地观察其他同学的做题速度,觉得只有了解到了别的同学的复习进展情况,自己心里才有底。但同时又觉得如果不花时间去关注别人,自己的学习效率也许会更高。于是心理活动总是处于矛盾之中,但又无法控制。
情况二:到了高三,时间越来越紧,某同学认为应该心无杂念地投入到每天的学习中。然而事与愿违,该同学总是听着听着课就不知不觉地走了神,去想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等回过神来的时候,老师已经讲完好几道题了。事后该同学很后悔,时时提醒自己“一定要集中注意力”。然而,他越想控制自己的心绪,“分心”的情况反而越严重。
心理分析:
“分心”是一种不能将自己的心理活动指向集中于应该从事的活动,而指向其他无关活动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注意力不集中。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因素有很多:有的是外界环境的干扰,有的是个体对事物本身缺乏兴趣,有的是由于同学缺乏远大的理想和顽强的意志力,因而在学习上不能全神贯注。学习中的分心现象在许多同学身上都存在着,我们大可不必恐慌。之所以会产生上述的两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同学们刚刚步入高三,对自己的要求逐步提高,总想在学习中达到“心无杂念”的境界。当发现自己分心或走神时,心理上就会出现一种自责焦虑的情绪,将一些正常的心理现象理解成了异常。学习中越是苛求自己要注意力集中,越容易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结果真的“分心”了,于是更加苦恼,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难以自拔。
应对策略:
高三的学习任务已经很重了,再加上老师、家长的高期望,学生的心理压力更大了。部分同学对分数看得很重,这无异于给自己进一步施压,越来越大的压力必然导致其心理不堪重负。因此,同学们要学会自我减压,保持一颗平常心,相信自己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那么,怎样克服学习中经常“分心”的现象呢?
第一,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增强上课的目的性。一是上课前就在心中定下一个目标:这节课的内容我要当堂消化掉。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听讲时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效果肯定会大不一样。二是带着问题听课:每堂课开始前都要做充分地预习,经预习后,我们就可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组织自己的智力活动。比如,有的问题在预习中没搞懂,听讲时就应该加倍注意;有的问题书上并没有,而是老师补充的,就更要认真听,然后简要记在本子上。这样有目的地听课就不容易“分心”了。
第二,训练听课技巧,学习活动要多样化。一是要作好课前预习,了解老师讲课的重难点;二是要带着问题听讲,也可有意识地寻找问题,激发听课兴趣。单调或机械重复的剌激最容易使人注意力分散或降低注意效率,让人感到疲劳,甚至昏昏欲睡;多样化的活动则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使人精神奕奕。因此,在学习中,要善于安排学习活动,使其内容丰富多彩。比如,把看、读、写、做等活动交替
你把心分给了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