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大家走进榆林古城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与宁夏、甘肃接壤、北连内蒙古,南临延安。,人口约316万。全市辖榆阳、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12个县区。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榆林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给这块土地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和名胜古迹。著名的河套人就是以靖边、横山等地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命名的。旧石器时期,在榆林鱼河堡、横山油房头一带就有人类活动。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遍布无定河两岸。秦始皇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曾领兵在这里筑城戍边,他们的墓地至今犹存。匈奴族首领赫连勃勃在这里建立过大夏政权,定都于统万城。万里长城蜿蜒横贯全市700多公里,镇北台堪称是长城上最壮观的烽火台。陕北最大古建筑群白云山、宋代石窟云岩寺、巍峨险峻的二郎山古庙宇、天然书法宝库红石峡、古建筑星明楼等都是重要的名胜古迹。这里也是许多历史名将叱咤
大家都知道榆林有许多的名胜古迹,那么接下来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榆林各地的风景名胜。
这就是红石峡
红石峡位于榆林市城北。红石峡红岩对峙,杨柳成荫,长城穿峡而过,榆溪河奔腾不息,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步出榆林古城,溯榆溪清流北上,这条丰饶的河谷,就像一条翠绿的飘带。榆溪河缓缓地流着,从身边喧哗着掠过,河谷也静静地躺着,任由人们在它那美丽的、富有弹性的胸脯上漫步。
关于红石峡的起源,《榆林府志》说:宋朝时,榆林这一带归西夏国管。当时红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涌出南流。西夏国王李继迁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派人障水别流,凿石为穴,埋葬祖先,复引水其上。因此,在红石峡水库的普济桥东侧原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继迁葬乃祖彝昌于此。”现碑已毁。
另一种说法是,1472年,余子俊任延绥巡抚都御使,准备修长城。当时,红山北边,清水河的水汪了个大海子。海子中间的水寨中住着一伙抢夺蒙汉人民牛羊、粮食、衣物的水贼。为消灭这伙强盗,余子俊便派人在此凿石为渠,引海子的水从榆林城西南流入无定河。水退后,余子俊派大军消灭了这股强盗。当时,把凿开的石峡叫红石峡,引入的渠水叫榆溪河,两岸凿修的灌溉叫广泽渠。
红碱淖位于陕西省神木县尔林兔镇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新街镇刀劳窑村陕蒙交界处。红碱淖属高原性内陆湖,是陕西省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淖上水光粼粼,烟波浩淼,水草丰盛,环境宜人,景色壮观,融草原风光与江南泽国景象于一体,是旅游度假的理想水上乐园。
红碱淖
红碱淖的“淖”是蒙古族语,是水泊、湖泊的意思。红碱淖还被称作“昭君泪”,来自当地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王昭君当年远嫁匈奴,走到尔林兔草原,即将告别中原,下马回望,想到从此乡关万里,恐怕一辈子也难以回还,顿时千般感慨、万般惆怅汹涌心间,这一驻足,便流了七天七夜的眼泪,于是就形成了这一汪六七十平方公里的红碱淖。王母娘娘为此感动,便派七仙女下凡,仙女们各持一条彩带,从七个不同的方向向其走去,于是现在就有了七条季节河同时流入“昭君泪”。
红碱淖湖水面积约36000公顷,最大水深15米,蓄水8亿立方米,是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烟波浩淼,风光旖旎。%,适宜发展养殖业。,水草丰盛,牛羊成群。湖中盛产鲜鱼,湖滨宜林牧,整个湖区空气清新,环境宜人.
镇北台位于榆林市城北4公里之红山顶上。镇北台是明代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物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和“万里长城第一台”之称。
秦灭六国后,在榆林地区设置郡县,修筑长城,镇北台长城即为其中一段。明初,延绥德由绥德迁至榆林,并在延绥镇以北的红山、神木、黄甫川等地设市与蒙人贸易。自互市后,蒙古人经常伺机南下,掠夺财物。为边城的安全,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延绥巡抚余子俊在秦、隋长城的基础上历时4月修筑起延绥镇长城,同时为配合红山市的贸易,修筑了易马城和供蒙人纳贡的款贡城,控制贸易。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又在长城南北显要处,红山之上款贡城西南角筑镇北台,居高临下,观察敌情和互市情况
镇北台
统万城
统万城遗址是5世纪初南匈奴遗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后来在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一统北方期间,统万城被攻克,从此设置为统万军镇。统万城规模十分宏伟。“城高十仞”,周围数里,内有三道城,城内有宫殿、鼓楼、钟楼等建筑,四周的城墙上还筑了若干座敌楼,特别是西北隅的那座,现仍高达24米。在10公里外,越过波浪般的沙丘,就可以远远望见它那雄伟的造型,正好像一座巍峨的纪念碑,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形象写下了历史上劳动人民艰苦卓绝的创造。
二郎山
二郎山位于陕西省榆林神木县城西1公里处,山势蜿蜒跌宕,巍峨险峻。窟野河、秃尾河会流于山
榆林吉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