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简要说明丛书和类书的区别。
类书是从群书中零散摘抄资料分类编排,而丛书则是汇编各种独立完整的单本书为一套出版物,其单本书仍然保持完整或相对完整,不似类书那样被分拆成片断。
2,试简要介绍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
传统的校雠方法有四种,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这四种校雠方法,是史学家陈垣总结前人和自己的校雠经验概括出来的,得到校雠学界的公认,被称作“四种基本校法”。
四、阐述题试以一部你所熟悉的古代文学作品为例谈谈其版本系统及流变过程
可以《诗经》、《楚辞》、《庄子》、《史记》、《汉书》、《三》、《聊斋志异》、《红楼梦》,也可以是其它作品,只要线索清晰,观点正确即可。
1,试简述古典文献的基本载体形式。
要点: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电子
2,试简要介绍《四库全书》后“四库”系列丛书的整理出版情况。
要点:《四库全书》后“四库”系列丛书的整理出版情况。(1)《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2年。(2)《四库未收书辑刊》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3)《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出版社,1999年。(4)《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2001年。
1,试简述总集和别集的关系。
总集可以是几种别集的汇编,有时也为别集的编纂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唐以前别集的宋刊本基本失传,元刊本有少量流传,多数则为明清以来翻刻本。因翻刻而出现讹、脱、衍、倒等文体较多,选择善本、精校本可减少讹误。别集数量多,价值大。其收录一个作家全部或部分作品,为研究作家生平、背景、思想等的主要依据。反之,别集也是总集、丛书等编纂的基础。
2,试简述版本鉴别的基本方法。要点:依据版本形式进行鉴别;依据书籍内容进行鉴别;依据前人成果进行鉴别。
1,试简述一书目录与群书目录的区别。
一书目录即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书的篇名和该书各篇叙录(或只有篇名没有叙录)。一书目录多是一书的组成部分,附本书以行。古人多撰成全书然后编定目录,故目录通例在全书之末。群书目录为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和叙录(也有无叙录者)。它产生于我国图书、目录事业正式兴起的西汉时期。成帝时,刘向校定群书,作《别录》,后刘歆作《七略》,均是群书目录的范例。
群书目录因著录众多文献,比一书目录作用与意义更大,其编排、著录也往往复杂和艰难。因之群书目录为目录学研究之主要对象。
2,试简述判别善本不主要方法。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总目》,(一)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含残本与零页)。(二)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含具有特殊价值的残本与零页),不含印版模糊、流传尚多者。(三)清乾隆以前流传较少之刻本、抄本。(四)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之稿本,以及流传很少之刻本、抄本。(五)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六)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抄本。(七)印刷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本,或有较精版画、插图的刻本。(八)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行的图书。(九)明代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者。
试以《汉书·艺文志》为例阐述目录学著作的文献学意义。
目录著述以其特有的形式为
中国古典文献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