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彰 建设文化强国是民族复兴的要义
王海珍“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用一个整章的篇幅来部署全国的文化建设,这是对文化重要性的再强调,对文化建设任务的再部署,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再动员。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是罕见的,是空前的。”这周文彰 建设文化强国是民族复兴的要义
王海珍“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用一个整章的篇幅来部署全国的文化建设,这是对文化重要性的再强调,对文化建设任务的再部署,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再动员。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是罕见的,是空前的。”这是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2012年11月30日在“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文化专题报告会上的一段话。
在这次报告会上,周文彰提出,文化经济是人类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商业经济之后出现的第四大经济部门,它姗姗来迟,但地位重要。周文彰认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文化经济是最佳选择。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文化经济都是一个新兴经济。多年前,周文彰就提出“文化是经济”。从“文化是经济”,到提出“文化经济”概念,周文彰经过了多年思考。周文彰指出,文化经济既包括文化产业,也包括文化事业的投入和产出以及大众文化消费,是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佳选择。
文化经济面临的机遇与发展
周文彰认为,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部署,为文化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机遇,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政府大力支持是重要的动力,可进一步促进公共文化建设,可将更多的文化资源用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发展的氛围进一步增加;广大企业,包括文化事业单位,会在这种态势中加大文化研发投资力度;国际贸易方面,会有更多的人研究国际文化市场,涌现更多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国门,加大文化出口比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壮大文化发展队伍。
周文彰写过一系列关于文化经济的文章,《文化的出路就是经济转型升级之路》一文发表于2012年第21期《新华文摘》,当中写到——拉动文化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政府发展文化事业、大众提高文化消费和加大文化贸易出口。文化经济发展的思路主要是围绕民生办文化,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围绕市场办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引导促进文化消费;围绕出口办文化,重视扩大文化贸易出口;围绕项目办文化,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
文化经济的发展也必将给从事文化的工作者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期待更多的文化工作者能走进群众的生活,创造出让老百姓更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也希望文化惠民工程能趁势而上,不仅在城市社区,更多走进农村。”周文彰说,“要争取做到广播电视不光村村通,更要户户通,农家书屋要走入每一个村寨。”他举乡镇文化站为例,“过去,很多乡镇搞宣传文化工作的,往往只有一个宣传委员,文化站很不健全。从国家到农村,关键在最后这一个环节,毛细血管通不到手脚,浑身的血再多有什么用呢?所以中央如果最后一个环节打通了,会释放大量的文化经济活力。”
文化经济可借鉴的经验
周文彰在海南时就致力于推动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非常注重投资“软”环境的研究,尤其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颇有胆识和创新。来到国家行政学院后,周文彰依旧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经济的推进做深入地研究。在多年的工作调研中,他对各个地域的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文化经济发展得比较
周文彰 建设文化强国是民族复兴的要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