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志摩(共5则)
第一篇:徐志摩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代才子,被茅盾称作“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徐志摩,年仅三十五岁就遭遇空难去世。其创作生涯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年(1922~1931),却一直是不能不去追求“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他的执著是唐•吉诃德式的,有着孩子气的天真,有着拜伦式的热情和爆炸性的性格。他会像孩子一样在大自然的怀里撒娇,胡闹,像孩子一样大胆的宣泄自己的快乐与不满。
如《“起造一座墙”》就是诗人当时追求坚贞爱情的自白,也是自由人生的颂歌!毫无疑问,诗中的“你”正是诗人当时爱得如醉如痴的陆小曼。“你我千万不可亵渎那一个字/别忘了在上帝跟前起的誓。”起始这两句诗便点出了诗人之爱,诗人之爱热烈而圣洁。对天起誓,这让我们看到了热恋中的男女那一番纯情与挚着,投入与天真。诗人之爱,不仅与平常人之爱一样热烈、坚贞,而且多了一份美丽和想象力。爱情被认为是天赋人权之一种,具有神圣性和正义性。正因为有这种崭新的理性认识,诗人对属于自己权利的自由爱情的追求才更加热烈、勇敢,义无反顾;感性中渗透着理性,理性更激励着感性。爱情是生命之花,美丽神奇,象月似水,如清风似美酒,柔媚无比,芬芳醉人。诗人当然渴望这样的爱情:
5
“我不仅要你最柔软的柔情/蕉衣似的永远裹着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哪!诗人用了两个限定词,“最柔软的”和“永远”,写尽了他对自己爱情的忠贞与渴望。爱情,对诗人来说,不是人生的奢侈品,而是生命的必需品。于是诗人这样要求自己的爱人,“爱有纯钢似的强”,所谓强,就是对自己的爱人要坚定,只有坚定了才可以抵御各种社会的压力。爱情的力量来源于爱情的忠贞;只要忠贞,那种爱情才可以经风经雨,经久弥坚。诗人追求爱情,不单单是为了享受爱情之幸福、美满,也是确证自己的人生权利和自由选择。诗人在这首诗的最后说:“就使有一天霹雳震翻了宇宙,/也震不翻你我„爱墙‟内的自由!”既体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人生的信仰。
四、徐志摩的爱情诗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
徐志摩把美好纯洁的爱情作为生活和生命的现实内容和理想追求,坦诚直率书写爱的赤诚和坚贞。这种对爱的自由、爱的权力的珍惜和抗争,甚至甘以生命殉爱,是诗人处身黑暗污浊环境洁身自好挣扎向善的一个证明,也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伦理道德和向来极力回避爱的传统文学观念的大胆叛逆,具有人性的光芒。《新月诗魂——名人笔下的徐志摩》(东方出版中心)一书中有一篇胡适之先生的《追悼志摩》,这样写道:“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7
”
对于爱情,徐志摩说过:“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足见其态度是坚决的。爱情,是最具个人化的感情,是人的一生中最耐咀嚼品味的情感之一。描写爱情,既可以直抒胸臆,抒发炽烈的感情,也可以表现得蕴藉含蓄,艺术手法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唯其表现得真诚深切,方能打动他人之心;唯其找到一个独特的艺术视镜和表现角度,方能显出诗的新意和诗人的创造。爱情是生命之花,神奇美丽象月似水,《起造一座墙》就是诗人当时追求坚贞爱情的自白,也是自由人生的颂歌。“我不仅要你最柔软的柔情/蕉衣似的永远裹着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柔情哪!可是诗人之爱也是艰难的,持久的拥有着她不容易,诗人写道:“我要你的爱有纯钢似的强/在这流动生里起造一座墙。”这是一首从西方引进的十四行诗形式,每句字数相近,而且相关的两句诗押相近的韵:字/誓、情/心、强/墙、宙/由,这样使全诗在总体上形成了一种错落而有规律的节奏,增强了乐感;从而有助于轻灵而热烈的爱情主题的表现。
在徐志摩的大多诗作中,爱与死经常联系在一块。从情感的角度看,死是爱的最高形式,从哲学的角度看,死是生存的唯一实在:“我不说死吗?更不畏惧
/再没有忧虑,再不吝惜/这躯体如同一个俘虏”《爱的灵感——幸运之一》这首诗是徐志摩最长的一首诗,也是其最好的情诗之一,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徐志摩自己一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另外一种表现。浪漫的人生激情既以退去不占主导地位,现实的泥土还没深陷进去,有的只是从从容容,毫不畏惧地对待生与死的情怀。
7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大胆抛弃了古典诗歌言辞过分典雅、韵式过于精致的清规戒律,将生
徐志摩(共5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