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音乐的耳朵
叶鸣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的艺术效应只有通过心灵对流动音响的审美感受才能完成。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于听觉,听唤醒音乐的耳朵
叶鸣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说:“你要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的艺术效应只有通过心灵对流动音响的审美感受才能完成。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只有发出声音才实际存在,书面音符不等于音乐艺术,歌词、曲谱必须经过演唱者、演奏者的再创造把它变成音响,利用听者的积极联想和通感激起美感,得到陶冶和感染。至此,音乐才成为实际存在的艺术。音乐教学应该立足于听与听觉能力的培养。问题是“听”本身具有极大的空间与不同的层次面,“听”,与“听见”、“听进”、“听懂”,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和程度上的差异。以往音乐教学虽然注重了听的形式,但忽视了听的本质;注重了听的内容,但忽视了听的手段与方法;注重了听的表面过程,但忽视了听后的反馈与评价。
一、优化教学环境,让学生投入倾听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把利用多媒体课件、白板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与教室环境等现有资源相结合,营造与音乐相匹配的氛围,使学生未闻其声现身临其境,充分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在传统的音乐过程中,学生对单一的教师唱,或听录音机讲授知识时,往往很多学生都会感到课堂枯燥,单调,这样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显得很被动,注意力也容易分散,教学效率也很底。这样一贯的教学既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也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在教学中大展身手,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内容更为生动;把教材中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题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学生爱学,乐学。
二、通过有效激励,让学生主动倾听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想要培养学生乐于聆听,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来享受音乐,必须要让学生对所学的东西产生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主动地聆听。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犹如如鱼得水般畅快欢乐。让音乐融入孩子的血液里,沉醉其中、享受其中。从而得到美得感受,音乐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音乐,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聆听呢?我觉得我们可以多鼓励、多表扬学生,激发他们参与聆听的积极性。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差异性,不同的音乐对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对音乐的感受。这样既缺乏对音乐作品感受的艺术性、情感性,也会严重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上学期我上了一节欣赏课《爱的祝愿》,这节课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这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旋律优美、动听。在欣赏前,我没有给学生任何的引导,跟没有用具体的语言描述音乐的形象。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感受优美的旋律。想想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唤醒音乐的耳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