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7年清除“野广告”
7年时间,他自己花钱买涂料,用掉了4吨多涂料,行程一万多公里,涂掉非法小广告5万余条。他每天是一桶涂料,一把刷子穿大街走小巷……
阳光老人,“刷刷刷”变成涂刷工
郑树山现居住八旬老人7年清除“野广告”
7年时间,他自己花钱买涂料,用掉了4吨多涂料,行程一万多公里,涂掉非法小广告5万余条。他每天是一桶涂料,一把刷子穿大街走小巷……
阳光老人,“刷刷刷”变成涂刷工
郑树山现居住在丹东于家二社区。1987年,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的他退休回家。
老人有个习惯,爱看新闻。有一次,在看新闻时,他看到骗子因利用非法广告得逞,使被骗者受到伤害,差点让受伤害人去寻短见。还有的年青人拿着造假的证书去找工作,不讲诚信。郑树山感觉气愤不平,从内心萌发消除非法小广告的念头。
一天,他意外发现在他居住的楼内有2条“野广告”。他想到用涂料去覆盖清理。于是,他买来涂料、刷子。晚上,他在本子上记下这句话:2003年8月20日:“我发现5号楼1至4单元楼道内共有野广告20多处,我即用涂料全部涂掉。我心中非常快乐……”从这天开始,郑树山对他居住的社区和附近的于家大市场开始清理野广告。每天,吃过早饭,他像上班一样,换上自己的“工作服”,骑上自行车出发了。他的车筐里装满涂料桶和刷子。遇到野广告,他便拎着涂料桶,一丝不苟地料把“野广告”覆盖上。每天涂完小广告,他都会在日记本上写下心得,这成为老人最大的快乐。
自己家周围清除了,郑树山又把目光放到远处。他骑车到处去溜达。丹东城区由东到北,由南向西,街头巷尾都有老人的足迹。2005年冬天,郑树山生病了,当他从医院走出来时,看到医院附近竟有50多处野广告。病情还没有好,他便带着他的工具去涂抹那些广告。
并肩做战,父子智斗不法分子
2007年的春天,郑树山的儿子郑希斌腰部扭伤,不能上班,在家修养。他心疼在外寻找野广告的父亲,于是忍着痛和父亲一起走到街上。在丹东美术大楼一带,他们看到100多处的野广告。郑树山兴奋地告诉儿子“回家多拿几桶涂料。”自己拿着刷子开始认认真真地涂刷。
郑希斌走在回家的路上,天下了雨,想到父亲在外面会被雨淋湿,便拿了一把雨伞赶回来。看到儿子手中没有涂料,郑树山生气了。“下点雨就怕了,我不怕被雨淋,伞你自己用吧!”老人执意不用儿子打伞。看到父亲强硬的态度,郑希斌只好回家拿涂料。他们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那里的野广告涂抹上。然而,非法广告如“牛皮癣”一样,这里被治好,那里又出现了。在涂抹的过程中,郑希斌发现那些办假证的人都留下电话号码。一大早,郑希斌就给一个办证的人打电话:“喂,你好,我要办一个证。能否办个XX学院计算机学士学位证书?”对方回答:“能,你把照片和钱带好。先交50元钱,400元办证钱,一共450元。”郑希斌打完电话后,接着找到媒体,很快得到媒体和公安部门的回应。在约好的地点,郑希斌和办假证的人联系上了……便衣民警一路追踪,抓到了不法分子,他们原来是一个团伙。郑树山听到后,非常高兴。
生命不止,我就要坚持做到底
郑树山的事迹在社会引起反响。老人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成立了除“癣”志愿队。
今年夏天,84岁的郑树山看到站前一
八旬老人7年清除“野广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