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奖
邵逸夫奖(The Shaw Prize)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的科学奖项,被誉为“东方诺贝尔奖”。
邵逸夫奖由邵逸夫爵士于2002年11月创立,以表彰在科学研究上取得“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成果的科学家,设有天文学奖、生命科学学机械化。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吴文俊早年深受陈省身教授的影响,后来在巴黎大学得到法国著名数学家亨利·嘉当的指导,在拓扑学的核心内容示性类与示嵌类方面做出有深远影响的工作。拓扑是几何学的一支,近五十年来是几何学主流之一。自七十年代开始,他改变方向,转而研究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命题。1977年他发现了一个新的有效方法将几何命题转化为代数命题,从而可以用计算机解决几何命题,
以此为基础开创了数学机械化新兴学科。
2006年获得邵逸夫数学奖, 以表彰他开创一门新型学科,即数学机械化。
罗伯特 朗兰兹(Robert Langlands,1936--),出生于加拿大。其主要研究领域为数论和数学物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英国皇家学会和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及美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获得邵逸夫数学奖, 以表彰他承先启后,以几个世纪数学家的工作为基础,创建了一个集大成的数学体系,把素数和对称性连结起来。这个数学体系可溯源于高斯和希尔伯特的互逆理论,目前总称为朗兰兹纲领。这个纲领自提出以后四十多年,一直指引数论研究工作,在未来岁月,仍将发挥提纲挈领的作用。
理察 泰勒(Richard Taylor,1962--),出生于英国,英国籍。其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数论。哈佛大学教授
2007年获得邵逸夫数学奖, 以表彰他在近代数论方面,作出多项杰出贡献,尤其是他近年破解了朗兰兹纲领中,多个十分重要及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猜想。
弗拉基米尔 阿诺德(Vladimir Igorevich Arnold,1937--),出生于乌克兰,俄罗斯籍。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法国巴黎大学教授,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及莫斯科数学学会主席。
弗拉基米尔 阿诺德与安德烈 柯尔莫哥洛夫和尤尔根 莫泽在动力学系统稳定性的研究上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例如提出了行星围绕地球旋转。这项工作为后续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经典力学中的拓扑问题上,弗拉基米尔 阿诺德也提出了许多极具成果的观点。其中就包含了在最近刚刚取得重要进展的著名的“阿诺德猜想”。
2008年获得邵逸夫数学奖,以表彰他对数学物理广泛及富有影响力的贡献。
路德维希 费迪夫(Ludwig Faddeev,1934--),出生于俄罗斯,俄罗斯籍。其主要研究领域为量子物理。列宁格勒大学教授,俄罗斯斯切克洛夫数学研究院(圣彼得堡)欧拉数学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及法国科学院院士。
路德维希 费迪夫在量子物理上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他和维克多波波夫(Victor Popov)一起使著名的杨-米尔斯方程量子化,这为所有同时期的亚原子物理研究打下了基础。根据这个方法,特霍夫特(Gerardus 't Hooft)和韦尔特曼(Martinus J. G. Veltman)做出了进一步的工作,并为此而获得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费迪夫也发展了优美的二维可积系统理论的量子形式,这在固体态物理及
邵逸夫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