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历史典故:嗟来之食.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历史典故:嗟来之食
历史典故:嗟来之食_900字
嗟来之食:时刻保持做人的气节和为人的骨气
【出处】《礼记·檀弓下》。










历史典故:嗟来之食
历史典故:嗟来之食_900字
嗟来之食:时刻保持做人的气节和为人的骨气
【出处】《礼记·檀弓下》。
【释义】嗟:不礼貌的招呼声,相当于现在的“喂”。一个自尊的人,宁可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轻视的怜悯。通常指带有羞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历史典故】
战国时期,诸侯征战不断,百姓本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假如再加上天灾,百姓就没法活了。这一年,齐国大旱,田地干裂,庄稼旱死了,穷人吃完了树叶吃树皮,吃完了草苗吃草根,只得到外面去逃荒要饭。
有个富人名叫黔敖,家里囤积了许多的粮食。他看着穷人一个个饿得东倒西歪,始终麻木不仁。这时,他的一个家奴向他建议:假如在这个时候施舍给那些饥民们一点吃的,他们必定会感恩戴德,便可以获得一个好名声。于是,黔敖把做好的窝窝头摆在路边,施舍给过往的饥民。每过来一个饥民,黔敖便丢过去一个窝窝头,并且高傲地叫着:“叫花子,给你吃吧!”有时候,过来一群人,黔敖便丢出去好几个窝头,让饥民们相互争抢,黔敖看着他们争抢,非常快乐,觉得自己真是大恩大德的活菩萨。










一天,一个瘦骨嶙峋的饥民走了过来。他满头乱蓬蓬的头发,衣衫褴褛,一双破烂不堪的鞋子用草绳绑在脚上,从他摇摇摆晃的步伐便看得出他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黔敖望见他,便特意拿了两个窝窝头,还盛了一碗汤,对他大声叫卖道:“喂,过来吃吧!”语气中充溢了得意。黔敖本以为这个饥民肯定会感谢他的好意,谁知,那个饥民像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他。黔敖又叫道:“嗟,听到没有?给你吃的!”只见那饥民渐渐地走到黔敖的面前,仰起头凝视着黔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死

历史典故:嗟来之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羹羹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2-07-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