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传统文化与全面依法治国.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传统文化与全面依法治国.doc传统文化与全面依法治国
传统文化与全面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实施要有一定的条件。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益借鉴。
一、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积累、沉淀,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衣食住行,正确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我们认识其对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程影响的前提。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明显的特征。
第一,讲究以德配天,崇尚德治。从汉代以后儒家思想就成为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统治思想,而在儒家思想中,道德被认为是现实社会中的最高规范,要求道德面前人人平等。这种道德规范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认同感,德治的思想渗也就透到了各种传统文化之中,并且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不理解德治,就无法读懂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第二,中庸之道,厌讼思想普遍。在传统文化当中,人们普遍追求一种和谐的状态,讲求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厌讼、息讼观念较为盛行,因此生活中遇到的很多纠纷大都是通过家规亦或是乡规民约调解、和解而得到解决。除非是一些刑事案件,其他纠纷很少会对簿公堂。
第三,清官文化盛行,信清官而不信法。在德治社会里,很多政府官员讲求良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天下,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一批清官、明臣,有中国特色的官吏伦理文化也就此形成。在这种文化下,权力行使者也是审判者,百姓利益受损时不是考虑该如何依法保护,而是把希望寄托在这些清官身上。
第四,传统的法治重实体内容,而轻程序公正。在封建社会中,为了实现结果的公正,不在乎采取的手段是否合理公正。比如在政治上,封建统治者的意志高于一切法律、法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现象司空见惯。一些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在处理纠纷时,完全根据自己的心情进行自由裁量;在司法领域中,法官和行政长官合二为一,侦查和审判合一,不管通过什么程序和手段,只要能够帮助调查清楚案件的事实真相,严刑峻法、刑讯逼供也不过。
第五,人情味浓,法治观念淡薄。传统的中国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易形成较为封闭的社会,大家生活在熟人社会之中,讲面子、重人情成为了社会常态。当人情与法律出现冲突时,更多的选择人情,常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来作为不执行法律、法规的借口,因此一旦出现为维护法律而不受人情影响的案件时,人们总会口口相传,包公斩其侄千古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践行了法律,维护了法律的权威。
二、传统文化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的影响
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作用,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繁荣盛世。现今传统文化对全面依法治国仍有裨益,但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复杂,内容良莠不齐,我们要辩证对待,认真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
古代中国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血缘、辈分、地缘关系为联系,建立起高度集权的政治体系。再这样的国家中法律与道德伦理精

传统文化与全面依法治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4 KB
  • 时间201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