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企重划“成分”的吊诡.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国企重划“成分”的吊诡
齐岳峰 面对公众对国企垄断行为的质疑与指责,中国掴关部门指出,有意将国企划分为公益型国企与竞争型国企,并分别承担不同的功能与职责。
如果将国企分为竞争型与垄断性两类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或许能够分担一 这样的思路,将为中国国企改革开出一剂良方么?
国有企业改革历经二十余年,从“国营”到“国有”,再到现在的“国资”,先后经历了“让利放权”、“利改税”、承包制直至今天的产权改革。纵观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在分配关系上,始终包含着企业收入目标与政府收入目标之间的矛盾、企业经营者收入目标与企业收入目标之间的矛盾。一系列进程中,国企的尴尬地位变得无以复加:如果亏损就被认为是效率低下,浪费国家资源;赚钱则又被认为是与民争利。
喧嚣背后,最为核心的体制性问题,始终没有被大胆触碰。
想要循序渐进地改革,除了认清国企所处的“双轨制”环境以外,还要进一步理顺国资委的权责关系。现阶段的国资委职能定位、权利边界不甚明晰。事实上,国资委在行使职能时需要考虑清楚,如何理顺“出资人职能”与“行政主管部门职能”二者之间的关系。
当前国有企业并没有比一般企业更好地实现社会要求它们实现的供应目标。而且,这种情况是普遍的和系统性的。此外,民营企业感觉经营环境越来越不利,各种政策显然更有利于大型国有企业。所以,是否存在“国进民退”并不单纯是一个比例问题,而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问题。
而国企人员收入问题也成为中国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隐形的、内幕性质的收入差距,导致社会公众对国企充满了相当复杂的情感。
研究者称,公益型国企与垄断型国企的划分,对当前的国企形势或改革发展的前景没有实际意义。在张承耀的观察中,中国的大型国企尤其是央企在全球市场是竞争性的,从国民来说是垄断的。而政府在这个过程中的职能定位出现了异化。
由此也不难理解,中国的国有企业经过了所谓的几轮改革,到现在为止又回到原点。张承耀认为“没有实质性的改革。”
而在当前的格局之中,张承耀谨慎的认为,暂时还看不到中国国企具有真正改革的前景。
垄断与公益的统一冲突论
国资委相关部门称,媒体误读了所谓的“公益型国企”,而国资委提出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强调的是其对国计民生的保障作用。但更多的民众将其理解为:企业只强调公益性,而不顾盈利性和竞争力。
况且“既然是公益性质的企业,就必须发挥社会效益。但企业是趋利的,必须要盈利,这样才能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这些企业大多是上市公司,要对股东负责。”国资委研究中心许保利这样表示:公共性质国企应该是适度盈利而非暴利的企业,特别是企业的收入分配更应该公开透明。
在张承耀看来,中国的国有企业承担了许多本该由市场行为承担的职责。而国企公司化的改革并不能称为彻底的改革。
况且,如果向公益方向转变,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因此,如何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尽到上市公司的责任,是国企公益化改革中绕不过的障碍。或称,要求国企以经济利益让渡社会公共利益,并非是让企业不赚钱,而是倒逼垄断企业用看得见的透明机制,提升效率、控制成本、提高服务标准、进行价格控制。
垄断企业必须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是共识也是常识,但说到公益性,至少,人们在现实中很少在

国企重划“成分”的吊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袭人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