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设基带信号为m(t)=sin(2000*pi*t)+2cos(1000*pi*t),载波频率为20kHz。用MATLAB编程仿真出DSB-SC AM信号,绘出原始信号和已调信号及频谱的波形。
二、实验仪器或设备
装有MATLAB软件的电脑一台。
三、实验原理
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信号的产生。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s(t)是利用均值为0的模拟基带信号m(t)和正弦载波c(t)相乘得到,如图所示:
m(t)和正弦载波s(t)的信号波形如图所示:
若调制信号m(t)是确定的,其相应的傅立叶频谱为M(f),载波信号c(t)的傅立叶频谱是C(f),调制信号s(t)的傅立叶频谱S(f)由M(f)和C(f)相卷积得到,因此经过调制之后,基带信号的频谱被搬移到了载频fc处,若模拟基带信号带宽为W,则调制信号带宽为2W,并且频谱中不含有离散的载频分量,这是由于模拟基带信号的频谱成分中不含离散的直流分量。
四、实验步骤
实验代码见附录。
1、基带信号的时域及频域波形如下:
2、调制后的信号的时域波形,频谱,自相关函数及功率谱如下:
3、解调后的波形如下:
五、实验结果分析:
本次实验较为简单,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制过程就是基带信号的频谱搬移,由实验知滤波后的信号与原始信号相比有了一定的相移,这是由于不同步引起的,因此在相干解调中要提取同步载波才行。
附录:实验代码:
%2014年4月15日
%求基带信号为m(t)=sinc(200t),载波频率为fc=200Hz的DSB-SC信号并解调。 clear
%参数设置
fs=1000; %采样频率。
T=4; %截短时间
dt=1/fS; %时域采样间隔
t=-T/2:dt:T/2-dt; %时域采样点
L=T*fs; %信号长度(即采样点数)
fc=200; %载波频率
%1、基带信号:
y1=sinc(200*t);
figure(1),subplot(211),plot(t,y1)
title('基带信号时域波形y1');
xlabel('t/s');
grid on
xlim([-,])
%求基带信号频谱
N=2^nextpow2(L);
fw1=[-N/2:N/2-1]/N*fs;
yk1=fft(y1,N);
yw1=2*pi/N*abs(fftshift(yk1));
subplot(212),plot(fw1,yw1);
grid on
title('基带信号频谱yw1');
xlabel('f/Hz');
xlim([-250 250]);
%2、信号的调制:
y2=y1.*cos(2*pi*fc*t); %注意要用点乘
figure(2),subplot(411),plot(t,y2);
title('DSB_SC时域波形y2');
xlim([-,]);
grid on
fw2=[-N/2:N
一、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