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藏象
重点:
2. 藏象学说的特点
、六腑、奇恒之腑的区别和生理特点
难点:
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
一. 藏象的基本概念
:
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以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
藏
动词:隐也,匿也
名词:即“脏”
Cang,浅隐曰藏;
zang, 深隐曰藏。
象,形象;征象―――――――
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
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指是藏于体内的内脏
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合称“藏象”
中医主要是通过对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的观察来推测“藏”的功能状态。这种方法叫做以表知里或以象测藏。
由此可见,藏象不仅指内脏的形态和实质,而更重要的是指内脏的生理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即所谓“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灵枢本脏)
3.“藏象”与脏器的概念区别
藏象
脏器
名称相同
实质不同
以生理病理征象为主的概念,可包括许多脏器的功能
如脾----包括胃、小肠、胰腺、肝胆等脏器功能
心----包括心脏与大脑的部分功能
纯粹的解剖学概念,其功能散在于许多藏之中。
如大脑----分散于五脏之中(五神、五志)
循环系统----
心主行血
肺朝百脉
肝主疏泄
脾主统血
肝主藏血
促进血行
防止出血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古代解剖学的认识——藏象理论的形态学基础,并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
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是藏象学说形成的主要依据
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藏象理论的说理工具
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藏象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充实和修正完善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将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联结成有机整体。五脏机能的协调共济,相互为用。五脏的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
藏象学说应用五行学说将自然界的五时、五方、五气、五化等与人体五大功能系统密切联系,构成了人体内外环境相应的统一体。
、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一)脏腑的概念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包括五脏:心、肺、脾、肝、肾。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二)五脏与六腑的生理特点
五脏:化生和贮藏精气。“藏精气而不泻,满而
不能实”
六腑:受盛和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实而
不能满”
(三)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区别
脏腑组成
名称
结构
特点
生理
功能
生理
特点
病理
特点
治疗
特点
五脏
肝、心、脾、肺、肾
多实质性器官
藏精气
“藏精气而不泄”“满而不实”
脏病多虚
多补法
六腑
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多空腔性器官
传化物
“传化物而不藏”“实不满”
腑病多实
多泻法
奇恒之腑
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形态
似腑
功能似脏
“藏而不泻”
五、中医脏腑与西医脏器的区别
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与现代解剖学中的脏器名同而实异。名称虽然相同,但在生理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西医的脏器,是一个形态学概念,是指体内的器官而言。就其结构来说,属一个形态学或实体性结构。藏象学说中的脏腑,其结构是在形态框架的基础上赋予了功能性结构的成分而形成的形态功能合一性结构。因此,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但纯是一个解剖学概念,而更重要的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一个功能单位的概念。因而不能把中医学的脏腑与西医学的脏器等同起来。
2藏 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