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营销案例分析
优衣库营销案例分析
2 / 24
优衣库营销案例分析
指导老师: 谢毅老师
小组成员: 陈章衡 201001021
的对美的追求,所以美丽的服装永远都不会失去市场。
第二,国际快消品牌的竞争加快了快时尚的蔓延速度,提前入主二三线城市有利于抢占市场份额。现在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水平虽然没有一线城市那么高,但是很多二三线城市对于时尚的追求和一线城市是类似的,所以二三线城市有很大的开发空间,提前站稳市场会对未来的竞争非常有利。
4、外部危险(T)
首先,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其他品牌的竞争,比如上文提到的快时尚中的佼佼者ZARA,还有价格更为低廉的中国本土品牌凡客。这无疑会使优衣库面临两面夹击的状况。在产品更新及吸引度上要与主打时尚风格的品牌竞争,在价格上要与主打价格牌的品牌竞争,没有突出优势的优衣库会非常艰难,
优衣库营销案例分析
6 / 24
然后是文化差异的问题。优衣库作为日本品牌,有些理念过于日本化,让中国人难以接受。还有在产品设计方面也会有让中国消费者产生距离感的情况。比如一些国人不太熟悉的动漫人物的运用。在这个问题上反而是本土品牌更能揣摩到消费者的心理,比如凡客体。所以文化上的适应融合过程也是优衣库必须面对 的。
优衣库品牌定位、定价介绍
(一)定位
1985年,柳井正把优衣库定位于平价休闲的服装市场。他的理由是“企业要想获得大发展,就一定要面向大市场”。
随着1985年9月22日“广场协议”的签订,之后不到三年,日元对美元升值一倍,经济泡沫破灭,日本进入20年的大萧条。持续经济缩水让日本人形成了精打细算的消费意识,定位于普通消费者的优衣库颇受欢迎。
根据一项北京调查发现,受访者在回答“优衣库品牌第一印象”的问题时,“休闲、平价、舒适”分别占到32%、37%和15%,可见走出日本的优衣库尽量保持着自己的风格。
进军海外的优衣库把店开在当地繁华商业核心区,1999年,巴黎分店开业位置在最繁华的商业街,店面2150平方米;2006年,纽约分店开业,地点在百老汇的对面,面积3300平方米。在伦敦,三层楼的超级旗舰店开在牛津街。
优衣库通过这种方法,很有创意地把自己定位于顶级奢侈品牌的混搭“配件”。柳井正曾表示“既然可以和一流的服装品牌自由搭配,就应该在一流品牌云集的地方开店,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特性。顾客买完了顶级的服装,出门就该来我这个‘配件店’了。”
优衣库营销案例分析
7 / 24
店址都与顶级奢侈品牌为邻,与高档服装的巨大价位差,方便的购物地点,都让优衣库为自己的海外扩张加分不少。
优衣库初入中国的时候定位为大众休闲服装,用并不特别亲民的价格与本土品牌打价格战,这显然是错误的策略。从2005年开始,优衣库开始调整 中国市场的竞争策略,从原来强调销售所有人都能穿的服装产品转换为侧重产品的“百搭”。这一定位有效地吸引了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也符合金融危机下消费者 回归注重性价比的消费模式。快速而海量的设计也是优衣库高性价比背后的支撑力。比如每年夏天仅推出的印花T恤系列就有几百款的量,还各有主题,消费者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款式。而这正是“Fast Fashion”(快时尚)品牌必备的素质之一。
(二)定价
渗透定价策略:渗透定价是一种低价格策略,为了吸引消费者,使企业以较低的价格迅速打开市场,扩大市场份额。采用这一策略,企业在快速占领市场的同时,还能有效的阻止其它企业进入该领域。优衣库采取了渗透定价法,订出让消费者“买了也不会心疼”的亲民价格并追求致力于“低价优质”,而非简单的低价战略同时不仅限订出低价、被动等待客人上门,而是积极主动地挖掘潜在顾客群。
在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强大的竞争压力之下,为了确保每一种产品有一定的利润空间,除了做好内部管理和降低产品成本,价格调整无疑是最为便捷、最为有效的手段。及时对产品价格加以调整,有利于企业巩固已取得的市场地位。优衣库在“热卖期抢先降价,便宜再便宜”的降价策略才是其他业者望尘莫及的。其价格策略是具有攻击性的,他们从不吝惜在商品热卖期就大刀阔斧地降价,激起消费者不买可惜的购买欲望,与其他业者往往到了季末为出清库存,才含恨降价的守备型价
优衣库营销案例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