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找借口(jièkǒu),我在想方法(fāngfǎ)
你在找借口(jièkǒu),我在想方法(fāngfǎ)
文/沈清黎
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一家(yī jiā)知名广告公司做人
你在找借口(jièkǒu),我在想方法(fāngfǎ)
你在找借口(jièkǒu),我在想方法(fāngfǎ)
文/沈清黎
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一家(yī jiā)知名广告公司做人资专员。某日在整理员工档案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筹划部总监苏晴和公司前台陈雯居然都是历史专业毕业生,而且两人毕业于同一年,进公司的时间也差不多,陈雯的毕业院校甚至比苏晴的还要知名一些。
要知道,筹划总监的工资可是前台员工的六七倍!这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开始留意二人的言谈举止。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苏晴做起事来总是雷厉风行,是特别爱动脑筋的那种人,对于公司分配的任务,她相当用心,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将筹划文案做得漂漂亮亮,拿到的奖金总是别人的好几倍,是一位极具“钱途〞的知性女白领;相比之下陈雯那么懒散许多,前台的工作比拟清闲,除了收发传真、接听电话和接待客人,根本上就没什么事情可做了,所以大局部时间陈雯都在上网聊天,要不然就是逛“淘宝〞。这使我大致明白了造成二人之间差距的原因,而几次谈话那么更加证实了我的猜想。
一天,我加班到很晚,下班时在电梯口遇见了苏晴。我们随意聊了几句,然后一起去楼下的面馆吃宵夜。吃饭时我问她:“苏总监,你大学读的是历史专业吧,怎么想到做广告这行?
〞
苏晴笑着说:“历史可是公认的冷门专业啊,毕业时找工作那叫一个难,我投了好多份简历,但通知我面试的公司却少之又少,就算接到面试电话,也最多是走个过场,找到工作的时机相当渺茫。那时候我就不断地想方法把自己推销出去。后来我发现本专业的毕业生最爱往学校、史学编辑部等地方投简历,但那么多份简历投过去,对方未必能仔细看,所以我就避开那些地方,开始留意其他行业。刚好这时候我发现咱们公司招实习生,就跑来应聘了。〞
“当时公司录取你了没有?〞我好奇地问。
“开始公司不肯要我,说只要广告或者新闻专业的在校生。〞苏晴笑着说,“我就软磨硬泡,说自己可以先试做半个月,暂时不拿工资,如果公司觉得我不行,随时可以开除我。老总看我这么执着,就同意了。〞
苏晴还告诉我,试用的那半个月里她拼命表现,努力想方法让公司留下自己;被转成为实习生之后,她又不停地想方法转正,转正后又拼命想方法升职,交出好作品。
“我就一直想方法啊想方法,其实只要你肯动脑子,就会发现什么专业啊、现实啊,都不能成为你的阻碍,你最终会美梦成真的。〞苏晴淘气地说。
苏晴的话令我深受鼓舞,而几天之后,我又在陈雯那里听到了一套截然不同的理论。〔成功创业 励志文章
〕那
你在找借口,我在想办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