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
第1页,共30页,2022年,5月20日,20点9分,星期日
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第2页,共30页,2022年,5月20日,20点9分,星期日
神 经 元 )
传递特征:双向性
速度快
几乎无潜伏期
第17页,共30页,2022年,5月20日,20点9分,星期日
两类突触
主要特性
电突触 化学性突触
超微结构 缝隙连接,无囊泡 有囊泡、受体、前后膜
突触间隙 2-4nm 20-40nm
传递物质 电流 化学物质
传递方向 双向 单向
突触延搁 不存在
整合特性 几乎无 有整合及时空总和现象
耐受力 较大 差,受温度、代谢影响
第18页,共30页,2022年,5月20日,20点9分,星期日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以往:一N元只能释放一种递质=Dale’s原则
近来:一N元内可存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递质=共存
⑴ 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物质及酶系统,能够合成该递质
⑵ 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冲动到达时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⑶ 能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特定的生理作用
⑷ 存在能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它环节(如重摄取)
⑸ 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递质的作用
第19页,共30页,2022年,5月20日,20点9分,星期日
分类 家 族 成 员
胆碱类 乙酰胆碱
胺类 多巴胺、NE、5—HT、组胺
氨基酸类 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GABA
肽类 下丘脑调节肽、ADH、催产素、阿片肽、
脑-肠肽、AⅡ、心房钠尿肽等
嘌呤类 腺苷、ATP
气体 NO、CO
脂类 PG类
第20页,共30页,2022年,5月20日,20点9分,星期日
(二)受体
概念: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
促离子型受体(配体门控通道)
促代谢型受体(与G蛋白耦联受体)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
分类:
生物效应分:
配体: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化学物质
受体的上调、下调
第21页,共30页,2022年,5月20日,20点9分,星期日
(三)主要的递质、受体系统
1、乙酰胆碱(ACh)——胆碱能受体(N型;M型)
合成部位:胞浆
贮存:囊泡
去路:突触后膜的胆碱酯酶(chE)水解
2、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能受体(α型;β型)
合成部位:胞浆、囊泡
贮存:囊泡
去路:1、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取利用
2、突触后神经元的COMT、MAO酶灭活
3、经血液循环在肝脏失活
第22页,共30页,2022年,5月20日,20点9分,星期日
四、反射中枢
(一)反射与反射弧
:在CNS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
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
:
感受器
传入N
中枢
传出N
效应器
第23页,共30页,2022年,5月20日,20点9分,星期日
环式
(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第24页,共30页,2022年,5月20日,20点9分,星期日
⑴机制:
②回返性抑制
(三)中枢抑制
①传入侧支性抑制
兴奋冲动
抑制性中间N元
释放抑制性性递质
突触后N元产生IPSP
突触后N元发生抑制
⑵分类:
特征:是超极化抑制
第25页,共30页,2022年,5月20日,20点9分,星期日
兴 奋 冲 动 传 入
侧支兴奋
抑制性中间N元
抑制性中间N元释放抑制性递质
抑制另一N元
突触后膜产生IPSP
①传入侧支性抑制:
人体解剖生理学神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