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理论整理
、现金交易学说——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MV=PT
式中,M—货币数量
V—货币的流转速度
P—加权平均的一般物价水平
T—交易总量,即实际财富与劳务的交易总额
费雪所作的假定:
货币流通速度 V 是由社会惯例金以及所需时 间等)。
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发展:
凯恩斯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不受利率变动的影响。6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
唐•帕廷金、惠伦、奥尔、温罗贝等人先后发表文章,论证了预防性货币需求也
同样为利率的递减函数。下面我们以温罗贝的分析为主,综合其他人的观点对此 加以表述。
他们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来自于事物的不确定性。一个人无法保证他在某一时 期内的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同事前预料的完全一致,也不可能排除实际支出超过 实际收入或发生不测之事以至临时需要现金的可能性,因此,人们实际保持的货 币往往比预期所需要的多一些。由于预防性的动机,一个人必须决定在收入所得 期内,他的财富如何在货币与债券之间进行分配。持有货币,能够弥补任何入不 敷出的短缺,应付各种意外的支付需要,避免丧失各种本可以取得的盈利机会而 蒙受损失。但持有货币却要丧失利息收入。相反,持有债券可避免利息损失,但 一旦意外需要出现,他必须将债券换成货币,为此,他必须承担佣金费用等交易 成本。究竟应持有多少预防性货币余额,可根据持有货币余额的边际收益与边际 成本加以确定。持有预防性货币余额的目的是为了防备不确定性事项,应付各种 意外的支付,因而在某些时候也许就不会加以使用。如若动用,就为持有者赢得 了盈利机会,节约了因未持有现金而必须承担的交易成本(债券变现的佣金费用)。 因此,从持有预防性货币余额中获得的收益,就等于实际动用这种余额的可能性 乘以一旦意外情况发生可免于支付的交易成本。但由于持有货币除了蒙受利息损 失外,不可能获得任何收益。若收入所得期内利率水平为r,那么货币持有增加 的边际成本就为r。因此,当某人为了应付收入支付方式的不确定性而使付出的 总成本最小时,他必须增加他的预防性货币需求,直到增加货币持有所节约的佣 金费用恰好补偿由此而放弃的利息收入时为止。这就是说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决定着最佳的货币持有额。
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发展:、
凯恩斯在其投机性货币需求分析中认为,投机者通过对利率的预期,会在货 币和债券之间选择能带来最大收益的资产。但是,凯恩斯的分析却无法解释在现 实经济生活中投机者为什么既持有债券又持有货币。那么,投机者如何决定持有 债券的比例?在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他们既要考虑持有债券能够获得 利息收入,同时也必须考虑将要冒多大的债券价格下跌的风险。正是由于风险的 存在,人们在决定以何种资产作为自己财富存在形式的时候,不能只考虑预期收 益的最大化,而必须考虑收益与风险的替代效应,以预期效用最大化作资产选择 的原则。这样,凯恩斯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发展成为多样化资产组合选择理论。 五、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实际货币需求函数为:
式中: M — 名义货币需求 P — 一般物价水平
M/P —实际货币需求 W —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
rm— 货币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rb — 债券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re— 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I凰
万帀一预期物价变动率,也即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收益率
u— 持币者的主观偏
货币需求理论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