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
摘要: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讨论了文化负载词,并指出其翻译策略。作者呼吁 翻译工作者应该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积极的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
1文化负载词
语言与文化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而词汇在语的共识,那就是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时候应采用音译加解释性译 文的翻译方法。对于把外文翻译成中文当然用的是汉字读音注音的音译方法,如 前面的卡拉OK。再如cool翻译成“酷〃等。对于汉语中的文化词汇翻译成外文的 时候,当然就是用汉语拼音,然后加注,或解释性译语的方法。也正如金惠康 (2003, 152)所说的:在介绍传统中国文化的汉英翻译中应遵循物从主人,名 从主人,以我为主的翻译策略,凡具有中国特色的独一无二的食物大多宜采用汉 语拼音拼写,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民族语言的风格。
当然上面主要是讲的音译,事实上对于文化负载词,除了用音译之外还可以 用直译的方法。例如毛泽东首创的“纸老虎”翻译成英语就直接用了 “paper tiger”这 个词现在很多英语词典都已经收录进去了,用来指那些外强中干的人或物,肯定 比英语里面本来就有的“吓走乌鸦”的“稻草人”(scarecrow)要好的多。再如,丢 脸(lose face),火上加油(to pour oil on the flame),了如指掌(to have
something at one's fingers' ends)。同样“cold war”翻译成为“冷战”。
对于汉语文化负载词,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出发,作者认为应该主要采取两种 翻译方法,一种是汉语拼音加注或者加解释性的译语;一种是直译加注或者解释 性的译语,其实这两种方法往往杂糅在一起,直译中有音译,音译中有直译,但 都是有解释性的译语在里面。对于直接用汉语拼音,除了有些在英语世界里已经 很常见,已经为他们所接受的词(例如,kungfu,wushu,dofu,jiaozi,zongzi等) 之外,外国人一时间还难以接受,所以加注,或者加上解释性的译语在目前是有 必要的。例如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里的一个句子“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 颦儿来葬花不成? ”因又笑道,“若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了”中的“东施效颦”, 他是这样翻译的:"If so, she's Tung Shih imitating His Shih...” His Shih was a famous beauty i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Yueh. Tung Shih was an ugly girl who tried to imitate her ,译者把“西施”和“东施”所蕴涵的文化韵味 展现无余。
《汉英词典》上对文化词汇的处理基本上是两者皆有,即音译+直译+注释 或解释性的译语。这种方法是非常可取的,能够很好的传播中国文化。例如《英 汉词典》里对东施效颦的译法:Dongshi,an ugly woman, knitting her brows in imitation of the famous beauty Xishi(西施),only to make herself uglier---- crude imitation with ludicrous ef
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