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科教案总第(1)课时
( 四)年级
授课日期: 月日
第( 1 )课时
课题
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科整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遇到、用到比万大的数,现在老师想利用几组数据来展示生活中更大的数。
黑板出示;
,位居世界第三位。
。它的占地面积约为720000平方米。
“蛋壳”面积约为35000平方米.
,可同时容纳1000000人集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
学生根据所出示的内容读给大家听。并请学生说出一些大数的事例。提出问题:以北京市人口数为例,你知道这个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吗? 师生交流总结。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
:十万、百万、千万、亿;师生一起用计数器拨数,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拨,一直拨到九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十个一千是多少?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拨,变拨边数,一直拨到九万。
提问: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那么十万十万地数,十个十万又是多少呢?(同桌讨论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照这样讨论下去,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交流汇报: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小结:今天我们认识的“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十进制”
讨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
(1)学习“数位”
请同学们整理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亿位。
数为顺序表。
教师指出: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臵叫数位。
让学生江北京市人口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师:现在你知道这个数中的每个数字的含义吗?
(2)学习数位分级
师:为了便于读亿以内的数,我国沿用了四位一级的计数规律,即从右起每四位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3)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做一做”题。
三、巩固练习
( ),10个十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
,它的最高位是( )。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这个数是( )位数。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反思:
( 数学)科教案总第( 2 )课时
(四)年级
授课日期: 月日
第( 1 )课时
课题
数的产生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3、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科整合
一、复习导入
师:数学课,就要和数打交道。到现在为止,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那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1)出示课本主题图,介绍几种在远古时候的计数方法。
师: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那时是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摆小石子、用绳打结、在木头上刻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
四年数学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