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
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
做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第25期党校学员我感到无比荣幸,为配合在党校的学习,2009年11月1号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
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
做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第25期党校学员我感到无比荣幸,为配合在党校的学习,2009年11月1号我怀着崇敬与怀恋走进了红色纪念地鲁迅纪念馆。五四运动前后,鲁迅站在了反帝反封建新文化运动的前列,他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是民族的复兴不朽的诗篇。
走进纪念馆的大堂,相比外面的寒冷,似乎在温暖中更是神圣的,面对着鲁迅先生的铜象,我更是感触至深;同时也十分地迫切走进这充满书香的殿堂。
从大厅沿台阶缓缓登上,出现在眼前的是几幅巨大的雕像,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右侧最后展厅的显露处,全部是鲁迅先生的着作堆积成的“城墙”,解说员告诉我们那全是鲁迅先生的着作和他翻译过来的着作,被命名为“书廊”。数目之多令我相当的震撼,这不只是一本本简单的书,这是用汗水与青春筑成的一堵墙。是鲁迅先生毕生精力的精石。鲁迅先生走的早了,但他的精神是活生生的,能够抚摩,也能看得到,那就是《朝花夕拾》、《野草》、《呐喊》……这一部部世纪之作。当我看到他的着作被译成一本本外国文字时,我无比地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我也无比为中国拥有鲁迅而自豪。
我迈着缓缓的步伐,从头开始参观,那许许多多的着作是鲁迅斗争的见证,笔就是他的武器,他不畏生死用笔同反动派做斗争。他的笔锋利无比,写下的一篇篇尖锐的文章就是对反动思想铿锵有力的碰击。那一个个人物塑像都是鲁迅和蔼可亲的写照,从他的眼睛他的神情我们分明可以看出他在深深的思考,为民众觉悟而思考,为民族革命道路而思考——“中国该何去何从?”,“怎样拯救国人的思想,让昏睡的民众觉醒”,他忧中华之忧。在我认为鲁迅先生不是老死的,也不是病死的,他是思考过度操劳而死,在他的心里装着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那一句句发人深思意义重大的警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是他对民族振兴的期望和希望忆忧心的是那一位位蜡象人,那是如此的栩栩如生,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真正的活在了世人的心中!如果说一张照片能反映一个人光辉的形象,那当你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老人在你面前时,一种真正的伟大显现的淋漓尽致。尤其让我记忆深刻的是
当我们走到那个半身石膏像面前,让我更感到真实,解说员告诉我
参观鲁迅纪念馆有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