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的电光效应
五、数据处理
研究LN单轴晶体的干涉:
(1)单轴锥光干涉图样:
调节好实验设备,当LN晶体不加横向 电压时,可以观察到如图现象,这是典型的 汇聚偏振光穿过单轴晶体后形成的干涉图 样。
(2)晶体双轴干涉图样:
据数据作出电光调制器P-V工作曲线:
P-V曲线
(2)极值法测定LN晶体的半波电压:
从图中可以看到,V在100〜150V时取最小值,在800〜850V时取最大
值。分别在这两个区域内每隔5V测量一次,原始数据如下:
电压
V/V
功率
P/mV
电压
V/V
功率
P/mV
100
1 800
105
1 805
110
1 810
115
1 815
120
820
125
825
130
830
135
1 835
140
840
145
.845
150
850
比较数据可以得出,极小值大致出现在v « 110V,极大值大致出现
在V « 805V,由此可得V兀=V — V = 805V - 110V = 695V
由 V = (—)得:
0 Y 22
测量值与理论值比较:
晶体基本物理量:
Y
22
—-—(—)= 5 x 10 -12 2 n 3V l
d
l
-
y
22
n
0
5 mm
30mm
x 1 0 -1 2 m / V
算出理论值V = (d) = 64 V。与理论值相比,调制法测量
0 22
%,%,实验值与理论值符 合较好。其中,动态法比极值法更精确。
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输出波形和畸变产生的原因:
根据理论计算,当V=0时,T应当为极小值(T=0),然而从实验测量 出的
T-V图中可以发现,当V=0时,T不为零,且极小值也不出现在V=0 处,对此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种可能原因:
(1) 由于在调试前后两个偏振片过程中,难以保证其起偏方向完全垂直, 这就导致了极小值点偏离V=0点。
(2) 由于工艺上的原因,前后两个偏振片即使在完全垂直的情况下,也不 可能完全消光,总会有光线透过,因此,极小值点之值大于零。
输出波形畸变产生的原因:
根据数学推导可得,光强透过率:T = sin 2里」(V + V sin ro t) 冗
(1) 当V = V /2时,工作点落在线性工作区的中部,"朝=V /2
代入得: T 注—(1 + ^^~m sin ro t) x V sin ro t
71
这时,调制器输出的波形和调制信号的频率相同,即线性调制。
(2) 当V = 0或V兀,V V兀时,同理可得T x co s 2ro t,这时输 出光的频率是调制信号的两倍,即产生“倍频”失真。
六、选作实验:
测量1/4波片的5 :
晶体的电光效应 电子版实验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