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博物馆观后感
4 月 26 日的早晨,我们都如约在钱币博物馆的门口集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
走进了这个充满钱币的气息的博物馆,开启了钱币历史的旅程。
博物馆分为三层,一层主要是以打假为主题的展厅,而二层与三层则陈列着中国古代钱币博物馆观后感
4 月 26 日的早晨,我们都如约在钱币博物馆的门口集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
走进了这个充满钱币的气息的博物馆,开启了钱币历史的旅程。
博物馆分为三层,一层主要是以打假为主题的展厅,而二层与三层则陈列着中国古代
与近代的钱币,将钱币发展的历史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
参观的是一层展厅。
一进门, 就是一个非常具有表现力的写着 “反假货币, 人人有责” 的打印章样的雕塑。
在参观这个展厅之前,我一直觉得假钱跟自己的生活交集不大,但是在讲解员讲解之后,
我却忽然理解了很多时候人们在进行交易时,分辨假钱的那些动作。主要来说,分辨假钱
一看水印,二看安全线,三摸凹凸感。知道了这些之后,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商人在收了
钱之后喜欢对着光照着看之类的动作了。为了增加我们对凹凸感分辨法的认识,展厅里还
特意放置了反假活动中搜查出的制造凹凸感的机械。讲解员解释说,真纸币上的凹凸不会
是一面凹一面凸的,因为只有用这种机械压出来的钱才会这样。看了这个机械之后,我对
这种识别方法记忆犹新。
事实上,钱币的造假在古代就开始了。最初的时候,钱币的造假非常不专业,有的甚
至连大小都差很多, 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造假技术似乎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北宋时,
四川地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而纸币作为一种价值符号,使得伪造
纸币的利润非常巨大。那时候宋、金王朝流通的纸币中存在大量假钞,宋、金王朝面临着
极大的反假压力。在展柜中,我们看见了一组特别的假钞,它们竟然是在报纸背面徒手画
的。虽然说造假者的画功确实厉害,但是只画一面的行为未免有些搞笑。然而无论如何,
从这些形式各异的造假方式之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出造假带来的高额利润诱惑以及严抓造
假的重要性。
走上二楼,在展厅介绍的大牌子前立着两个不久前才刚捐献的大石碑。听讲解员说,
这是清代的中国银行的标志。二层的展厅中主要展览着中国古代的各种钱币。其中我最喜
欢的是唐朝的开元通宝,因为我觉得它的设计十分大气美观。 “开元通宝”铜钱铸行于
唐高
祖武德四年( 621 年) 。 “开元”寓意着开创新纪元,开元通宝消除了钱币的纪重痕迹,成
为名副其实的计数钱币。展厅按时间顺序排列,早在秦国,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已经开
始使用贝壳作为一般等价物了。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赵国、燕国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
使用刀币作为一般等价物。 刀币形似古人的随身工具削, 不同地区所使用的刀币大小不一,
形状也略有不同。除了刀币之外,其他地域流行的是布币与圈钱。战国末年,不同地区钱
币形制相互融合,表现出统一的趋势。但直到秦国一统天下(公元前 221 年) ,货币才得到
了统一,并颁布实施了统一货币的法律“金布律” 。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有一个展柜专门
展示的是新莽钱币。之前在金融史课中总是学习关于王莽币制改革的内容,但直到亲眼看
见那些缤纷的货币,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些钱币由于数量少,不易配套,如
钱币博物馆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