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科研型中学教师
2
做一名科研型中学教师
一、为什么强调做一名科研型中学教师?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院士就曾对大学教师提出过这样的要求,“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录,并对这种叙事进行整理,供他人或自己进行反思,寻求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和原因。这种教育叙事研究对于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只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方面。
要成为一个科研型的中学教师,还应当注意以下六个方面问题。
6
一是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中学,教师进行科研不应该看成是一个负担,而应当看成是教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教师每天都与学生打交道,很多时间都用在课堂上,用在指导学生的发展中。注意观察和善于思考的教师总会在教学中,甚至在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可研究的问题。当你去认真思考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时,就会有所收获,就会感到教学与研究结合的乐趣。
二是把教育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思考和提炼,上升为研究的课题。中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只能提供一个课题研究的基础。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这样的研究:“现状——问题——对策。”这里所说的“问题”,往往就是日常教学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还不是进一步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如果仅仅就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这样的研究结论或提出的对策往往只是经验型的,还没有去看别人是否已经对此进行了研究,是否已经有了结论。这就需要教师作一定的研究准备,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了解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
三是如果是新教师或没有科研经验的教师,可以先参与别人的课题,在参与中积累经验。一般来说,新教师刚从学校出来,很少有思想束缚,敢于思考问题,但是思维跳跃性大,兴趣点多,对问题的重点把握不够。新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别人的课题研究,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积极思考,以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四是要善于从自己的教学和实践中寻找课题。我们经常说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的源泉。长期从事教学实践工作的人,在理论的创建上应该最有发言权。但为什么理论的提出往往都是一些研究者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学教师由于工作的压力而失去研究的兴趣,或者因为忙于日常工作而失去思考的动力和研究的激情,这是非常可惜的。现在高校有许多年轻的教师和研究生经常要到中小学去听课,去寻找新的课题。高校一些学院也经常在与中小学教师的座谈中来了解可以研究的课题,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基础教育实践的永恒魅力。中学教师应当利用自己一线教学实践的优势
7
,挖掘可研究的课题,通过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是要选取恰当的角度来研究问题。研究的角度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研究的视角。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教师也进行了研究,但是往往由于角度不新,很难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现状——问题——对策”的研究模式就属于这一种。研究的角度实际上就是思维的角度。它是指从与原有结论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或从不同的层次上来认识原有的研究对象,以形成关于对象的新的认识。它要求研究者要摆脱或改变原有的思维习惯和定势,以及已有知识的影响,寻找新的研究思路或路径。
用改变思维角度的方式发现研究的问题需要注意:一是要了解别人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最新情况和最新结论,二是要了解问题构成的几个部分或方面。一般来说,人们对问题的认识不可能直接达到全面、深入的程度,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是与许多困难相伴的。比如,对教学活动的认识和研究,人们最初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认识其特点和规律,但这一视角并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于是又提出了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研究的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又发现,只从教的角度或者或只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也不能够得出全面的认识,而全面的认识也不等于两个方面的简单相加,而应当从教与学的不同性质的相互作用
7
,以及具体的教学情况或环境来进行研究。由于视角的转变,我们才有可能结合各个学科的具体情况,产生出一批新的研究课题。
一些研究者指出,研究中思维的转换是多类型的。如有在同一层次的转换,这是指思考问题从一个方面转向另外一个方面。如我们过去抓学校工作都是把教学放在第一位,在教学中又把语、数、外等几门主科放第一位,而音、体、美等副科往往不被重视。有人对这些学科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有价值的课题,如体育课中的“菜单式运动处方教学”的研究。这就改变了过去研究的视角。有在两个不同层次的转换,比较多的是把比较抽象的问题转化为较为具体的问题。如研究教学中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问题,我们过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停留在一般性目标问题的讨论上。美国教育家布鲁姆通过自己的研究,把这个问题的研究推进到对知识与能力做出分类的具体研究水平上,并对教学过程的情感目标和操作性目标也
做一名科研型中学教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