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水质处理
一、锅炉用水基本知识:
(一)天然水的种类
天然水主要有三种:雨水、地表水、地下水
1、雨水:在降雨过程中吸收氧、氮、二氧化碳、尘埃等。雨水由于是水蒸汽凝结而成,故含盐量低,但雨水收集困难,不宜作锅炉用水。
2、地表水:江、河、湖、海洋中的水。地表水的来源,主要是雨水、雪水、泉水、地表水含有大量泥沙、腐殖质、矿物盐等,地表水可做锅炉用水。
3、地下水:地表水渗入地下的水。地下水含泥沙等杂质很少,水清澈,透明度高,但地下水穿过地下岩石时,溶解了大量的矿物盐,水的硬度高,锅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
(二)天然水中的杂质及危害
天然水中的杂质主要分三类:悬浮物、胶体物、溶解物。
1、悬浮物
(1)组成:极细的泥沙、动植物尸体腐烂物等杂质,这些杂质悬浮在水中,使水变混浊,存放后大部分悬浮物可沉降在水底。
(2)危害:易在水处理交换器内沉淀,污染离子交换树脂。在锅炉中易沉积在锅内底部形成沉积物,影响锅炉的传热、增加排污量,严重时可破坏水循环,造成锅炉烧坏事故。
2、胶体物
(1)组成:硅、铁、铝等矿物质,动植物的腐植物等。胶体物颗粒极小,在水中长期悬浮不沉淀。只有用化学方法处理才能出去。
(2)危害:可结成坚硬的水垢,不易清除,使锅水品质变坏,易发生汽水共腾。
3、溶解物:
(1)组成:钙、镁、钾、钠等矿物盐类。从土壤和岩石中溶解而来。
(2)危害:在锅炉中遇热后在金属表面结成水垢,影响传热、降低锅炉热效率,严重时破坏水循环,造成锅炉鼓包变形裂纹等烧坏事故。
(三)锅炉用水的分类
1、原水:未经处理的地表水、地下水。
2、给水:经过水处理后供锅炉使用的软水。
3、回水:蒸汽做功后形成的凝结水和热水换热后的低温水回收利用的水。
4、软化水:经水质处理,使水的硬度达到一定标准的水。
5、锅水:锅炉内的水。
二、锅炉用水水质指标
(一)悬浮物
(二)含盐量:水中阴粒子(OH-、CO2-3等)和阳粒子(如Ca、Mg等金属粒子)的总合。
(三)溶解固形物:经过滤后仍留在水中的各种无机盐、有机物等。
(四)电导率:水的导电能力,反映水的纯净度,水的纯净度越高,电导率越小,水的纯净度越低,电导率越高。
(五)硬度
1、碳酸盐硬度(暂时硬度):水中碳酸氢钙与碳酸氢镁的含量,碳酸盐类经过加热后可沉淀形成沉渣,又叫暂时硬度。
2、非碳酸盐硬度(永久硬度):水中硫酸钙、硫酸镁、氯化钙、氯化镁及硅酸盐等的含量。非碳酸盐硬度加热后不沉淀,必须通过化学水处理才能除去,是形成水垢的主要成份。
(六)碱度:能接受氢离子的物质的含量,锅水中的碱度主要是以OH-和CO2-3的形式存在。
(七)PH值:反映水的酸、碱度的指标,PH=7为中性, P≤7为酸性,数值越小酸度越高,PH≥7为碱性,数值越大碱度越大。
(八)氯离子:水中氯离子越低越好,含量高时会腐蚀锅炉,易引起汽水共腾。
(九)溶解氧:大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中,可引起金属的氧腐蚀。水中溶解氧含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氧含量越小。
(十)相对碱度:水中氢氧化钠和溶解固形物的比值,
游离NaOH
相对碱度=
溶解固形物
控制相对碱度指标主要是为防止锅炉的苛性脆化。
三、工业锅炉水质标准
国家标准《工业锅炉水质》(GB1576- )。锅炉水质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
给水
锅水
额定蒸汽压力MPa
≤
≥
≤
≥
≤
≤
≥
≤
≥
≤
悬浮物
≤5
≤5
≤5
—
—
—
总硬度mmol/L
≤
≤
≤
—
—
—
总碱度mmol/L
—
—
—
6-26
6-24
6-16
—
—
—
—
≤14
≤12
PH
≥7
≥7
≥7
10-12
10-12
10-12
溶解氧(mg/L)
≤
≤
≤
—
—
—
溶解固形物(mg/L)
无过
热器
—
—
—
<4000
<3500
<3000
有过
热器
—
—
—
<3000
<2500
SO32-(mg/L)
—
—
—
10-30
10-30
PO43-(mg/L)
—
—
—
—
10-30
10-30
相对碱度
—
—
—
—
<
<
含油量(mg/L)
≤2
≤2
≤2
—
—
—
含铁量(mg/L)
≤
≤
≤
—
—
—
工业蒸汽锅炉和汽水两用火应采
锅炉水质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