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导游词(优秀4篇)
剑门关导游词 篇一
游客们,你们现在手里拿着的是剑门关的导游图。我手里也有一份们的蜀道还是挺坚实的,肯定不会轻易掉下去的。走过这惊险的蜀道待会我们就到了幽静脱俗的绿色长廊——翠云廊了。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就是被称为 三百里程十万树 的翠云廊,翠云廊是剑门蜀道中的一段,民间又叫“皇柏”,也称为张飞柏,传闻是当年三国名将张飞驻守蜀国阆中时号召人民所植。但据史料及民间传闻,古柏是历代开成的群体,其栽植时间,上起秦汉,下至明朝中叶。随着古蜀道的开拓和驿道整修,路旁留有自然生长的树木,也有大量的人工栽植的行道树,渐渐形成数百里的林荫大道。其中最大的柏树须7-8人合围,小的也要3-4人才可抱拢,是当之无愧的蜀道明珠!翠云廊分为南段、西段、北段,现在我们正闲逛在大柏湾段,近距离的接触上千年的古柏,感受历史车辙的深厚积淀。下面小徐将带领大家依次观看姿态万千的夫妻柏、凤凰柏、鸳鸯柏、天桥柏,阿斗柏等等。
还请大家跟上小徐的步伐,不要因为太留恋美景而掉队了哟~ 走了大半天,想必大家的肚子都饿了吧,来到剑门关,不得不品尝的一样特产就是当地的剑门豆腐了。说到豆腐,想必大家都吃过的,但您知道剑门关的豆腐的绝妙之处吗, 剑门豆腐早在三国时期就很出名了,素有“剑门天下险”“雄关豆腐绝”的美誉。这里的豆腐都是用石磨推,拐磨拐,所以做出的豆腐柔滑水嫩,吃起来特殊有感觉。这雪白细腻的豆腐通过川菜的制作方法,可谓是麻辣鲜香,五味俱全啊。剑门豆腐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创新,已经形成了200多个豆腐菜品了。如怀胎豆腐、豆腐肘子、锅巴豆腐、口袋豆腐、灯笼豆腐等等,小徐是说也说不完啊。好啦,不说了,再说大家口水都留下来了。看,这里的大伙们吃得多香啊,走,咱们也去吃剑门豆腐吧。“说走咱就走啊。"
剑门关导游词 篇三
各位挚友:
大家好!我是导游,我将和大家一起完成一段欢乐的旅程,走进剑门关,剑门雄关,史称天剑,东抵嘉陵,西至涪江,远属荆衡,近接岷山番,北望秦川八百里,系巴蜀门户;南控天府第一关,乃四川咽喉,群峰插汉,如剑之置,如门之劈,两崖相向,其状若门,史称剑门。
剑门关南距成都304公里,北距广元58公里,东临嘉陵江20公里,西接五指山50公里,东经109度,纬度31度,海拔最高峰1260米,关口海拔750米,森林覆盖率70%。她以山险,石怪,景奇,柏翠,峡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而著名于世,换句话说,剑门之精神在于险峻,剑门之骨气在于崔嵬,剑门之风姿在于细雨,文物历史是剑门的灵魂,古柏是剑门的精髓。
我们已经到达剑门关关口,现在我们将进入景区,一览其美景。
我们看到马路旁右侧崖壁上有三个字“直、方、大”的碑刻。其手迹出自当代杰出学者刘咸火斤(四川省双流人,1896年-1932年,学贯四部,兼及西学,先后受聘为敬业学院哲学系主任,成都高校及四川高校教授),1932年农历六月二十日动身,经绵阳、江油、梓潼于七月初一到剑门,陪伴的剑门乡绅史宗鱼便乘兴请其为剑门关题字,因为不能当场想好,答应写好后邮来,后经反复思索确定题写“直、方、大”三字,并附以诗,“舟车东达市朝迁,此地如今不用关,留见方与真魄力,教人立懦与廉顽。”返蓉后因这次出游冒暑染疾,于八月安九咯血而殁。直到52年后的11014年,剑阁县建委为发展剑门旅游事业,向全国征集与剑门相关的古今名人诗文题咏,当年陪伴刘咸火斤巡游剑门关并相送返蓉的门人、时任剑阁县政协副主席的赖子畴,想起了当年为剑门关题词之事。查其《壬申北游日记》证明,后在其为李绍岩书写的墓志铭散存有“真、方、大”三字,便将“真”字去掉了一撇一点,由其侄外孙武侯祠技工杨代欣放大处理为80厘米见方三字,其引用《周易。坤卦。六二》爻辞,赞美剑门关的形势,一切生物都按其自然规律发展运动就叫做“直”大地山川宁静沉稳,不为外物所动,就叫做“方”,没有什么事物不能负载,没有什么事物不能包涵,就叫做“大”。
我们现在看到两块石头,一块叫做蟾蜍石,一块叫蛇石。相传在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大,南攻蜀国,东击巴国,出三峡以图楚国,但蜀有剑门之陕,巴有江河之阻,道路坎坷,运输艰难,征伐不易,秦惠文王采纳大将司马错之计,诈言秦得天降石牛,夜能粪金,秦王写信给蜀王愿与蜀国友邻,馈赠珍宝石牛并献美女给蜀王,请开道迎接回去。蜀王开明氏素性贪欲,便派五丁力士在大、小剑山、五丁峡一带峭壁处,日夜劈山破石凿险开路,入秦迎美女运石牛。在行之剑门关时因剑门道不能通,五丁力士用宝剑将剑山劈开,但是白天劈开晚上就合拢,一连三天都是如此,第三天晚上半夜子时,五丁力士在峡
剑门关导游词(优秀4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