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音乐的耳朵”
一、视唱练耳课程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科的基础科目,对整体音乐教学作用很大。视唱练耳的训练除了对读谱能力、听辨能力、节奏感、音高感、音乐感受及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还对学生的培养“音乐的耳朵”
一、视唱练耳课程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科的基础科目,对整体音乐教学作用很大。视唱练耳的训练除了对读谱能力、听辨能力、节奏感、音高感、音乐感受及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还对学生的综合协调能力的培养有突出的作用,此外,它也是声乐、器乐及各门理论课程的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成为了一门主干课程。
、复调中的作用
和声、复调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较早受到重视。如黄自的《卡农歌》多次被编入各种视唱教材中,作为复调练习的视唱曲目。此外,在进行双声部及多声部的视唱练习时,可有意识地采用合唱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分别练唱不同的声部,这不仅是视唱及写作能力的练习,还培养了学生对声部的立体感。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目前,我国音乐界已充分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的价值,并从教育入手积极弘扬和发展民族民间音乐,视唱练耳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课程,在其教学中强调民族性教学内容,无疑可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可把西北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花儿、信天游、秦腔、陇剧等音调编入教材。
、器乐教学中的作用
有的学者指出,视唱要跟声乐技巧联系起来,也就是在唱视唱时使用发声方法,认为这有利于学生唱准和唱出各曲目的风格。有的学者还明确指出,对器乐、作曲或其他专业的学生要介绍呼吸、发声的基本技巧等。笔者认为这是不妥的。从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非声乐专业的学生视唱练耳非但不比声乐专业学生差,而且在音乐感觉上更有其独特的地方,因为器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更加深奥,更加抽象。
视唱练耳是学习声乐、器乐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在演唱、演奏中的节奏感、音高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视唱练耳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乐曲的情感。尤其在乐器方面,对于一些民族乐器,视唱练耳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如二胡没有固定的音位,笛子半孔半音都通过手指去把握,没有良好的视唱练耳功底和好的听觉是很难做好的。
此外,有的老师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还提到了“音点”唱法,比如在演唱或演奏某个音时,一定把音高唱(奏)到点上,只有在音点上发声体才能充分振动,演唱者才能更好地把握音准,声音也就更加干净、有激情,从而更能打动人。笔者认为这种理论是非常科学的,值得推荐学习。
视唱练耳能够提高学生作品赏析的水平。以我国民族音乐赏析为例,在进行视唱练耳教学时可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适当分析及理论讲解,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各民族音乐的风格。如《刮地风》《小放牛》流行于哪个地区,各自的音调特色、表现风格等。同样,外国作品亦可如此。
总之,视唱练耳与其他音乐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不可分割,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功不可没。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视唱练耳的潜能,使学生学习音乐更加得心应手。
二、音乐鉴
培养“音乐的耳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