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儿推拿培训.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儿推拿项目
小儿推拿简介
小儿推拿是调治师用手触及小儿肢体的某些部位及穴位,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根据不同
的体质确立相应的调治原则,采用适合的穴位及手法,以达到疏通经络、调随和血、平衡阴阳,促使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防病治病染性疾病
3、严重传染性疾病
4、各样外伤骨折、脱位
5、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疾病
6、有严重症状而诊疗不明确者
小儿推拿项目及操作
一、常用复式手法
1、黄蜂入洞:
【部位】在两鼻孔处
【操作】用食指、中指的指端按揉两鼻孔的下缘或两侧迎香穴。
【功能】开肺窍、通鼻息、发汗解表。
【主治】发汗、通气、鼻塞、流涕
2、水底捞月:
【部位】在小指掌面至手心处。
【操作】以辅手握持小儿左手四指,在以右手食、中指固定其拇指,然后用自小儿
小指尖,推至小天心处,在转入内劳宫为一遍。亦可将冷水滴入小儿左手掌心,以拇指
或中指端旋推,边推边吹凉气。推30-50遍。
【功能】性寒凉,有退热之功。
【主治】发热、高热实证。
3、打马过天河
【操作】用食指、中指指面沿前臂内侧中线从腕部总筋穴弹打至尺泽穴。
10-12次。
【功能】清热、通经、行气。
【主治】心经有热、邪陷心包(神昏、浮躁、高热等)
4、总收法
【操作】一手中指掐按一侧肩井,另一手拿患儿的食、无名指,使其上肢伸直并摇之。
【功能】提神、开通血脉、调随和血。
【主治】感冒、上肢痹痛。
二、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小儿推拿穴位以特定穴为主,有“小儿百脉汇聚于两掌”之说。按部位分为:头面
部、手部、上肢部,以点、线、面为主。
1、开天门
部位:眉心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双拇指指腹交替推之,由眉心推至前发际为正推。反向为反推。
功能:正推能开窍醒神,反推能宁心安神
主治:正推治头晕、头痛、头昏、嗜睡等;反推治心神不宁、夜寐不安等。
2、揉太阴、太阳
部位:两眉外梢后陷中,左为太阳、右为太阴。
操作:双拇指指腹揉两侧太阴、太阳穴。
功能:开窍醒神、宁心安神主治:外感表证,发热无汗、表虚自汗,易外感,汗出过
多。
3、分推坎宫
部位:在两眉上直对瞳子,自内眉梢至外眉梢成一条直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
功用:发汗解表,醒脑,镇惊,安神。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小儿惊症。
4、揉耳后高骨
部位:两耳后,乳突后缘与后发际交界处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
功能:疏风解表,止头痛,兼安神除烦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神昏浮躁,
5、脾穴
部位:拇指桡侧赤白肉际由指端至指根。屈指由指端至指根为补脾,直指由指根直指端
为清脾。
功能:补能健脾壮气血、燥湿止泻;清能清热利湿、健脾止痢。
主治:补脾用于虚寒泄(痢)不思饮食、腹胀、呕逆,慢惊风,肌衄,异嗜食物、四肢
不温,流口涎,贫血一切虚寒证。
清脾用于湿热泻(痢)便秘腹胀厌食呕吐痰热咳嗽一确实热证。
6、胃穴
部位: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处,拇指根至腕横纹
操作:由腕横纹推至拇指根(只清不补)
功能:清胃热、降逆
主治:呕吐、厌食、腹胀、口气臭秽、消谷善饥等
7、肝穴
部位:食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
操作:用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只请不补)
功能:平肝熄风、解热镇惊、疏肝郁、除浮躁
主治:急慢惊风、发热外感、目疾、脾虚证、贫血证、呕逆、便秘、泄泻等。
8、心穴
部位:中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操作:指根推至指端
功能:清心火、补气血、利尿
主治:口舌生疮、面红唇红、吐弄舌、难寐、浮躁、小便短赤。
9、肺穴
部位:无名指面,指根至指端
操作:推法,清肺由指根推至指端;补肺由指端推至指根
功能:清肺能宣肺解表、止咳化痰;补肺能益气
主治:清肺,用于外感发热、咳嗽痰多、便秘等;
补肺用于少气懒言、咳声无力、自汗、易外感等。
10、肾穴
部位:小指指面,由指端至指根
操作:推法,指端推至指根或指根推至指端
功能:指端推至指根为补肾阴,能培补元阴、能制五脏之热;
指根推至指端为补肾阳,能培补元阳、能制五脏之寒。
主治:补肾阴,能制五脏之热,治他脏热证、遗尿、虚火牙疼、先天不足;
补肾阳,能制五脏之寒。
11、小天心
部位:腕横纹上,大小鱼际交会处
操作:揉、捣、掐
功能:揉能安神定惊主治:睡卧不宁惊惕不安慢惊风;捣能清热明目主治:

小儿推拿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秋天学习屋
  • 文件大小141 KB
  • 时间20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