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个园分析
第1页,共25页。
简介
住宅部分
花园部分
平面图分析
重要景点分析
第2页,共25页。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 盐总黄至筠在明购得寿芝园址,在其基础上上扩建。成为黄氏北扬州个园分析
第1页,共25页。
简介
住宅部分
花园部分
平面图分析
重要景点分析
第2页,共25页。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 盐总黄至筠在明购得寿芝园址,在其基础上上扩建。成为黄氏北花园。园主性爱竹,有“月映竹成千个字”之句,故名个园。
个园以四季假山而出名。 “抱山楼”西侧为夏山,由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叠成。夏山的特点 是运用“夏云多奇峰”的形象来叠石,通过灰调的石色,绿树 披洒的浓荫,山洞的幽深,给人以苍翠欲滴的清凉感觉。 园东侧为秋山,由黄石叠成,气势雄伟,夕阳斜照,一片金黄,是为秋色。整个秋山处在黄石与枫叶的氛围中。 园南用白色宣石(石英石)堆起的冬山,给人以积雪未 化之感。冬山西墙开 有两个圆形漏窗,可引隔墙春景入院。冬、春二景既截然分隔 又巧妙连续,表达“冬去春来”之意。整个游览路线呈环形, 有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之妙。
个园中楼台厅馆各有特色。园的正前方为“宜雨轩”,四面虚窗,可览全园景物。园的正后 方为抱山楼,夏山体现南方之秀,秋山突出北方之雄。个园
四季假山,融南北两派叠石技艺于一园,是国内仅有的造园孤例,亦为扬州
园林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景。
园内建筑有宜雨轩、桂花厅、佳秋阁、清漪亭、觅句廊、透风漏月等,堂以宴、亭以憩、阁以眺,
扬州个园
第3页,共25页。
个园总平面图
第4页,共25页。
住宅区鸟瞰图
第5页,共25页。
花园部分
第6页,共25页。
扬州个园后花园平面图
第7页,共25页。
个园著名四山
第8页,共25页。
把两座一具北方之雄,一具南方之秀的假山和谐地连为一体。一楼抱两山,因名"抱山楼"。
抱山楼
第9页,共25页。
抱山楼的一字长廊,长廊横贯东西,把夏山和秋山谐地连为一体。
第10页,共25页。
宜雨轩,四面有窗,其中南面
设落地长窗,其他三面半窗,
四面有环廊,可谓“人在厅中坐,
景从四面来”。
宜雨轩
第11页,共25页。
侧立面图
立面图
第12页,共25页。
清漪亭
清漪亭是一个六角小亭,额下的
柱子上都配有柱联,亭前有水池,
池中有奇形怪异的小假山,四周
植有花草树木,环境优雅,景色
宜人。亭子虽小却是点睛之笔,
是人静观秋山的绝妙之处。
第13页,共25页。
清漪亭
立面图
刨面图
平面图
第14页,共25页。
住秋阁
住秋阁坐东朝西,除了东面有
一堵墙之外,其他三面都设有
窗户,室内宽敞明亮,除了它
周围的环境外,站在住秋阁前
可远望秋山和园中亭景,视线
可达到很远。
第15页,共25页。
重点景点视角
第16页,共25页。
叠石的发展
叠石艺术起源与汉代,最初是一些文人墨客,在游玩时看到自然山
水的美景,对其很是喜欢,但有带不走,所以回来就在自家花园进行浓缩
模仿。
中国造园叠石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北派叠石、苏派叠
石、扬派叠石三大流派。在扬派叠石中,堡城王氏叠石是最重要的一支。
堡城王氏叠石世家从康乾盛世扬州造园叠石的鼎盛期,一直传承至今,几
乎代代有名师。
在建国初期堡城王氏对十年动乱期间受损的许多园林进行修复,所以
我们才看到今天的个园,何园,翠园,小盘谷,大时寺,泰山公园,和虎
丘山的美景。
第17页,共25页。
就是“宜真不宜假,宜整不宜碎,突出峰秀点,石纹(含石形、石色、石理、石性)仔细配”;“真山似假则名,假山似真则绝,叠石散碎则假,峰多纹乱则乱”。这八句要诀,包括了从叠石堆砌到山体造型的全部内容。
叠石要点
第18页,共25页。
不同地方的叠石艺术
第19页,共25页。
个园“四季假山”为国内唯一孤例
第20页,共25页。
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状出“雨后春笋”之意。
春,夏,秋,冬
春山
第21页,共25页。
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
夏山
第22页,共25页。
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东部秋景。
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
积也较大,夕阳斜 照,一片金黄,
再加上植被采用枫树增添了不少秋
色。
秋山
第23页,共25页。
园南用白色石英石堆起的冬山,给人以积雪未 化之感。冬山西墙开 有两个圆形漏窗,
可引隔墙春景入院。冬、春二景既截然分隔 又巧妙连续,
《扬州个园》教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