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巴比伦
第1页,共21页,2022年,5月20日,6点28分,星期二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摇篮,人称母亲河。
春秋以前,并无“黄河”这一称呼,多以“河”或”“河水”称之。后来 为何称之“
清朝
1644—1911
55
概括出图表反映的现象,并根据所学分析其成因。
现象:宋代以前,长江水患较少,唐代无决堤现象。
明清水患日益 增多。
原因:
①长江流域开发较黄河流域要晚,地表植被的生态保存较好。
②长江沿线的湖泊和众多支流,可以调节干流流量和流速。
③唐代法律禁止砍伐森林,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④随着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长江流域水患日益增多。
⑤ 明清人口增长快,对土地的需求急剧增大,盲目垦种,
生态破坏。
第15页,共21页,2022年,5月20日,6点28分,星期二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传说鲧治水,采取”堵塞“办法越治越坏。
(二)……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疏导河流,引入大海,制服洪水。
(三)战国初年魏国漳水泛滥,当地土豪巫婆要为“河伯娶妇”,挑选民女投入河中。
(四)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依靠当地群众,科学测量精心设计,凿离堆……使川
西平原“水旱从入,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五)公元前109年,为堵住黄河决口,汉武帝亲临工地,命将军以下负薪背柴,堵
塞决口。自此以后黄河80多年没有发生大水灾。
请回答:
① 根据材料(一)(三)治水失败的情况说明了什么?
② 根据材料(二)(四)(五)说明他们治水为什么能成功?
③ 请问材料(四)(五)与秦的统一、西汉的强盛有什么关系?
不以科学治水,靠迷信,不能治服洪水
注意实地考察,讲究科学方法,并依靠群众力量。统治者重视,忘我精神等等
都江堰不仅使川西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更重要的是为秦国的强大和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汉武帝后80多年没有大水灾,这是西汉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16页,共21页,2022年,5月20日,6点28分,星期二
通过以上史实,我们粗略地探讨了我国古代水灾和防洪情况,对古代的抗洪、治水初步形成了共识。
那么当今世界现在面临的旱涝灾害又是怎么样的呢?
第17页,共21页,2022年,5月20日,6点28分,星期二
四、当今的世界
(一)1980年,世界爆发了全面性气候反常:南亚大水,欧洲大陆”冷夏“,非洲干旱、美国高温,科学家惊呼,这一切造成的损失,不亚于一场核战争。
(二)1998年,阿尔卑斯山积雪融化,暴雨连降,德国 巴伐利亚罕见洪水,意大利、希腊、中国长江中下游热浪滚滚,法国、印度、秘鲁大雨滂沱。
(三)1991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两次大洪水,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村庄和学校,1998年,3000多人葬身鱼腹……具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洪涝、干旱面积比建国前增加了65%。
…… ——肖秀荣主编《国情教育讲话》
(1)面对这组材料,你有什么看法?
(2)以史为鉴,关注环境。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
国家应加大环保力度;
增强环保意识 ;
科技环保;
植树造林;
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
第18页,共21页,2022年,5月20日,6点28分,星期二
结合我们对中国古代抗洪、治水情况的分析和刚才看到的录像片断,课后写一篇25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题目自拟)
课堂延伸
第19页,共21页,2022年,5月20日,6点28分,星期二
以史为鉴;关注环境;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人类!
感悟历史
第20页,共21页,2022年,5月20日,6点28分,星期二
古代巴比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