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大寒
°时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花生、栗子、红枣、莲子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精品文档请下载)
尾牙祭
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节,人们便开场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
“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辞退谁。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过个安稳年。(精品文档请下载)
饮食变化
大寒节气,时常和岁末时间相重合,2020年春节就包含在大寒节气里。因此这样的大寒节气里,除干农活顺应节气外,还要为过年奔波――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扫尘洁物,除旧布新,准备年货,腌制各种腊肠、腊肉,或煎炸烹制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肴。同时祭祀祖先及各种神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此外,旧时大寒时节的街上还常有人们争相购置芝麻秸的影子。因为“芝麻开花节节高”,除夕夜,人们将芝麻秸洒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谐音桔祥意“踩岁”,同时以“碎”、“岁”谐音寓意“岁岁平安”,.(精品文档请下载)
又因为大寒和立春相交接,讲究的人家在饮食上也顺应季节的变化。大寒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糯米味甘,性温,。(精品文档请下载)
节气饮食
八宝饭——-—节气饮食
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莲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圆肉20克、、薏米、莲子用清水洗净,浸泡2小时,再参加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精品文档请下载)
芪杞炖子鸡
童子鸡1只(约500克)、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白术10克,调料适量。将童子鸡洗净,切为小块,参加诸补益中药和葱姜蒜盐酒等调料,用文火慢炖1小时,、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才能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风寒感冒者。(精品文档请下载)
发散风寒汤
鸡蛋1个、香菜10克、葱白5克、生姜5克,盐味精等调料适量。鸡蛋搅拌均匀,香菜、葱白、生姜洗净后切为碎末。将清水在锅中烧开,参加少许水淀粉,使水略稠后,将搅拌好的鸡蛋渐渐倒入,使之成片状。再参加香菜、葱姜及盐味精等调料,、发汗解表的作用,适用于轻度感冒初期。(精品文档请下载)
节气养生
冬三月是活力埋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防止急躁发怒。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名大寒。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对于冬季进补,医学专家都有着自己的观点:(精品文档请下载)
一、有着许多的专家持反对态度: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教授在承受记者采访时说“现代人的体质和以前大不一样,没几个虚的,所以在秋冬进补和预防疾病时,要考虑这种体质变化。”(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但也有持支持态度的:冬令进补,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进补法那么,历经考验,其效果不用置疑。
三、中医的精华是“辨证论治”,因此大多数专家支持“认清体质,辨证进补”。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