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名词解释
历年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与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对独立的作用。 39、身体形态:是指人体外部和内部的形状特征。
40、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41、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42、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动的能力。
43、柔韧素质: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
44、灵敏素质: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45、运动技术: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
46、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
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47、竞技战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48、战术意识: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过程由战术信息选择与战术行为决策两个前后为序、紧密相连部分所组成。
49、战术行动:是指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采用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
50、运动员心理能力:是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51、运动智能:是智能的一种,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能力。
52、运动训练计划:对未来训练过程预先做出的理论依据,其主要作用规划运动员状态转移通路,把训练过程具体化,统一训练活动参加者的
认识和行动。
53、高原现象: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常常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 技水平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
54、一个训练的大周期: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 55、根据理论研究所撼盖的领域把运动训练分为一般运动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
: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
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
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竞技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系统
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直观教练原则、适时恢复原则。
: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
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1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
2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 3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
训练学要点:1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
2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 3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 4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
为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 1成功动机是运动参训的重要原动力。
2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
训练学要点:1加强训练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
2满足运动员的合理的需要。 3发挥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 4发挥运动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5注意教练员的榜样作用。 6注意正确地运用动力。
: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1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
2现代控制论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理论基础。 3训练信息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必备条件。
训练学要点: 1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2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和运用。 3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
2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 3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
训练学要点:1保持训练的系统
运动训练-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