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点一盏公益的灯——林子丹事迹材料.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青年志愿者事迹材料】
点一盏公益的灯
——诸城市皇华镇皇华小学林子丹
2009年,当我穿山越岭来到云南“梅里雪山”脚下的雨崩村,在那个仅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大山深处,遇到了来自河北保定的支教老师“刘一村”,没有惊天动地,没有催人泪下,那个善良朴实的女孩儿站在几个藏族娃娃中间,以灿烂的笑脸诠释了“公益”的全部。就像她写的那句诗:“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是的,公益——就是一盏灯,一盏照亮别人,温暖自己的灯!
这是林子丹在“成立格林达尔公益团队倡议书”中写下的一段话,她是山东省诸城市皇华镇中心小学的教师,她热爱教育,忠诚于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使命,她爱孩子,爱班里的孩子,爱学校的孩子,更爱大山里那些贫困的孩子。
林子丹,2001年从山东省诸城师范毕业直接考入皇华小学,工作后一边上班一边自学,2006年取得山东师范大学自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之后为了更加开阔视野,她一边读书一边利用寒暑假做实地考察,6年多的时间,她走遍了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宁夏、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写下了900多篇博文,累计20多万字。
2011年暑假,她从网上报名去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白碉苗族自治乡烂房子小学支教。学校条件简陋,木板搭的房子里一张硬板床一张小书桌,没有窗帘,窗子都用袋子糊上了,白天黑洞洞晚上点蜡烛。山里电压很弱,经常停电,晚上更是灯光如豆,因为白天要负责两个班的孩子上课,晚上她就点着蜡烛打着手电备课批作业。山中昼夜温差大,中午穿短袖晚上盖被子挂蚊帐,最可怕的还是跳蚤,当地卫生条件差,动物满山跑,整天与孩子们在一起跳蚤就不自觉
爬上身了,为了不被咬,每晚睡觉前她都在被褥上洒满风油精。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她给一年级讲完了4个单元的语文,给一个学前班教完了拼音,她觉察到当地苗族文化的特殊,又走遍了苗寨做实地调查,拍了上千张图片,写成了几万字的“烂房子苗裔”报告。最令她痛苦的还是山里生活条件差,缺医少药。有一天早上她正在上课时,班上的李发友突然呕吐,看见呕吐物时她忍不住流下泪来,那只是一滩水里面几片绿叶子和一点面疙瘩——那就是他们的早餐。临走时,她将随身携带的感冒药、消炎药、钙片、维生素等全部分给了孩子们。
回到学校后,她一直被那里的孩子所牵挂,一边组织学校的学生献爱心一边研究当下孩子的思想教育问题。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她发现,每个孩子都是天性善良和同情弱者的,爱心的培养能够激起他们内心的自制,于是,她将公益渗透到班级教育中,2012年11月她组织社会爱心人士成立了“格林达尔公益团队”,她班上的孩子就成了小志愿者,出现在每次活动的现场,一些孩子不好的品行和不爱学习的现象也逐渐有所改变。
到目前为止,她带领格林达尔公益团队先后为青海省山甲幼儿园、四川的苦苦小学、瓦托小学、沂蒙老区的双沟小学开展公益活动十几次,募捐衣物2千多件,图书近万册,人民币上万元,并全部送到学校孩子手中,她也因此被评为诸城市“2012感动诸城十大人物”之一。
她所教过的班级都成了“格林达尔小镇”,她将“自由、民主、尊重、平等”的公益理念带到了教学中,让每个孩子都跟随自己的个性快乐成长,让每个生命都充满爱,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爱,她用爱心点起一盏公益的灯,温暖爱!

事迹简要:
2011年暑假自费去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白碉乡烂房子小学支教两个月。
20

点一盏公益的灯——林子丹事迹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