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湿热发黄无表里证,热者清之,小便不利者利之,里实者下之,表实者汗之,皆无非为病求去路也。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出自《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湿热发黄无表里证,热者清之,小便不利者利之,里实者下之,表实者汗之,皆无非为病求去路也。方中以麻黄汤开其表,使黄从外而散;去桂枝者,避其热也;佐姜、枣者,和其营卫也;加连轺、桑白皮以泻其热,赤小豆以利其湿,共成治表实发黄之效也。连轺,即连翘根。无桑白皮则以茵陈代之。笔者临床将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日光性皮炎、多形红斑等,每获佳效。现结合案例介绍如下。
  1 典型病例
   荨麻疹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云:“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有“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荨麻疹的发生乃先天禀赋不足,风、寒、湿、热之邪客于肌肤所致,风和湿是其主要病理因素。
  案例1:患者,女,26岁,2010年11月22日初诊。1年前冬月打球后汗出着凉,感冒发热,咳喘频作,眼睑浮肿,颜面四肢发痒,服中西药治疗至天暖缓解。今冬雪后接触冷水,遍身即见风团样皮疹突出,疹色红剧痒,伴见畏寒身冷、小便不利,舌淡,苔薄白,脉浮细数。中医证属风寒客肺、水道壅滞。拟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麻黄6 g,连翘10 g,桑白皮12 g,防风9 g,蝉蜕10 g,浮萍9 g,赤小豆10 g,地肤子12 g,乌梢蛇10 g,生姜皮10 g,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服,取汗为佳,加减服药13剂,诸症告愈。
  按:本案病机与经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组方寓意有共同之处,为天冷外感风寒,病久肺脾气虚,致湿热内蕴,在表则为身痒皮疹,在里则见小便不利。故治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效果显著。
   湿疹
  《素问·玉机真藏论篇》云:“帝曰: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脉证并治》言:“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湿疹多因禀赋不耐,脾胃虚弱,运化失调,风湿热之邪客于肌肤而成;或因某些食物,如鱼、虾、蟹、羊肉、牛奶等;或因粉尘、羽毛、病灶感染、寄生虫等过敏;亦有与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有关者【1】。
  案例2:患者,男,26岁,2008年9月18日初诊。3年前,四肢皮肤起红色皮疹,自觉奇痒,搔抓后流水结痂,后逐渐加重,多方治疗未愈。近来四肢曲侧突发浸润性红斑,界限清楚,表面糜烂有渗液,皮损上附着细薄鳞屑,舌淡,苔白腻,脉沉弦。辨证属湿热蕴结复感风邪,风湿搏结发为浸淫疮,湿重于热。治当清热利湿为主,祛风止痒为辅。方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6 g,连翘10 g,徐长卿12 g,防风9 g,蝉蜕10 g,猪苓10 g,泽泻10 g,地肤子12 g,乌梢蛇10 g,黄柏10 g,甘草3 g。每日1剂,水煎服。6剂后,糜烂面平坦,渗液止,瘙痒减轻,守方加减服药30剂,基本治愈。
  按:本案患者皮肤潮红虽不明显,然糜烂面有渗液、结痂,舌脉均示湿重于热。故治宜利湿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321568027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2-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