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汪曾祺经典短篇散文 汪曾祺短篇散文欣赏5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汪曾祺经典短篇散文_汪曾祺短篇散文欣赏5篇
汪曾祺经典短篇散文:下水道和孩子 篇一
修下水道了。最初,孩子们不知道是怎么一回条新的,曲曲折折的小路进出了,不能从场子里的任何方向横穿过去了。没有几天,他们就习惯了。他们觉得这样很好。他们有时要有意到沙堆的边上去踩一脚,在滚落下来的石子上站一站。后来,从有一天起,他们就跑到这些山上去玩起来。这倒不只是因为在这些山旁边只有一个老是披着一件黄布面子的羊皮外套的人在那里看着,并且总是很温柔地微笑着看着他们,问他姓什么,住在哪一个门里,而是因为他们对这些石子和沙都熟识了。他们知道这是可以上去玩的,这一点不会有什么阻碍。哦,他们站得多高呀,很多东西看起来都是另外一个样子了。他们望见了很多肩膀和头顶,望见头顶上那些旋。他们望见马拉着车子的时候颈项上的鬃毛怎样一耸一耸地动。他们望见王国俊家的房顶上的瓦楞里嵌着一个皮球。(王国俊跟他爸爸搬到新北京去了,前天他们在东安市场还望见过的哩。)他们隔着墙望见他们的妈妈往绳子上晒衣服,望见妈妈的手,望见……最终,有一天,他们跑到这些大圆筒里来玩了。他们在里面穿来穿去,发觉、找寻着各种不同的路径。这是桥孔啊,涵洞啊,隧道啊,是地道战啊……他们有时伸出一个黑黑的脑袋来,喊叫一声,又隐没了。他们从薄暗中爬出来,爬到圆筒的顶上来奔跳。最初,他们从一个圆筒上跳到一个圆筒上,要等两只脚一齐站稳,然后再往另一个上面跳,现在,他们连续地跳着,他们的脚和身体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弧形的坡面,习惯了这样的运动的节拍,他们在上面飞一般地跳动着……










(多给孩子们写一点奇妙的,惊险的故事吧。)
他们跑着,跳着,他们的心开张着。他们也经常跑到那条已经掘得很深的大沟旁边,挨着木栏,看那些奇惊奇怪的木架子,看在黑洞洞的沟底活动着的工人,看他们穿着长过膝盖的胶皮靴子从里面爬上来,看他们吃东西,吃得那样一大口一大口的,吃得那样香。夜晚,他们望见沟边点起一盏一盏斜角形的红灯。他们知道,这些灯要始终在那里亮着,始终到很深很深的夜里,发着红红的光。他们会很久很久都记得这些灯……
孩子们跑着,跳着,在圆筒上面,在圆筒里面。突然,有一个孩子在心里惊呼起来:“我已经顶到筒子顶了,我没有踮脚!”啊,不知不觉的,这些孩子都长高了!真快呀,孩子!而,这些大圆筒子也一个一个地安到深深的沟里去了,孩子们还来得及看到它们的浅灰色的脊背,整整齐齐地,长长地连成了一串,工人叔叔正往沟里填土。
现在,场子里又空了,又是一个新的场子,还是那棵小枣树,挺立着,摇动着枝条。
不久,沟填平了,又是平平的,宽广的,特殊平,特殊宽的路。但是,孩子们确定地知道,这下面,是下水道。
汪曾祺经典短篇散文 篇三
女人很少打鱼。










打鱼的有几种。
一种用两只三桅大船,乘着大西北风,张了满帆,在大湖的激浪中并排前进,船行如飞,两船之间挂了极大的拖网,一网上来,能打上千斤鱼。而且都是大鱼。一条大铜头鱼(这种鱼头部尖锐,颜色如新擦的黄铜,肉细味美,有的地方叫做黄段),一条大青鱼,往往长达七八尺。较小的,也都在五斤以上。起网的时候,假如觉得重量太沉,会把鱼放掉一些,否则有把船拽翻了的危急。这种豪迈壮丽的打鱼,只能在寒冷的冬天进行,一年只能打几次。鱼船的船主都是些小财主,虽然他们也随船下湖,驾船拉网,英勇麻利处不比雇来的水性极好的店员差到哪里去。
一种是放鱼鹰的。鱼鹰分清水、浑水两种。浑水鹰比清水鹰值钱得多。浑水鹰能在浑水里睁眼,清水鹰不能。湍急的浑水里才有大鱼,珍贵的鱼。清水里只有一般的鱼,不肥大,味道也差。站在高高的运输河堤上,看人放鹰捉鱼,真是一件快事。一般是两个人,一个撑船,一个管鹰。一船鱼鹰,多的可到二十只。这些鱼鹰歇在木架上,一个一个都似乎很兴奋,不停地鼓嗉子,扇翅膀,有点迫不及待的样子。管鹰的把篙子一摆,二十只鱼鹰扑通扑通一齐

汪曾祺经典短篇散文 汪曾祺短篇散文欣赏5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档百货
  • 文件大小37 KB
  • 时间2022-08-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