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Blumberg的发现
乙型肝炎病毒电镜图
乙型肝炎病毒病原学与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颗粒“解剖”结构示意图
大中小S蛋白
DNA聚合酶
DNA
外膜
核衣壳
乙型肝炎病毒病原学与诊断
般无明显异常。
对血清HBV DNA阳性者,应动员其做肝穿刺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和进行相应治疗。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诊断条件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PCR法),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显示:Knodell 肝炎活动指数(HAI)<4或其他的半定量计分系统病变轻微。
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条件
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患者可伴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另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除HBV DNA阳性外,其余HBV血清学标志均为阴性。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
有疑义?
一、临床诊断
二、实验诊断
(一)生化学检查
(二)HBV血清学检查
(三)HBV DNA、基因型和变异检查
三、影像学诊断
四、病理学诊断
诊断依据
(一)生化学检查
(二)HBV血清学检查
(三)HBV DNA、基因型和变异检查
二、实验诊断
生物化学诊断
ALT和AST:血清ALT和AST水平一般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但是:
敏感度有限:带来的相关问题
代表肝细胞损害,水平高低不能
代表肝储备能力
关于“胆酶分离”现象
血清胆红素:通常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但需与肝内和肝外胆汁淤积所引起的胆红素升高鉴别。肝衰竭患者血清胆红素常较高,升高水平和速度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生物化学诊断
凝血酶原时间(PT)及PTA:PT是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PTA是PT测定值的常用表示方法,对判断疾病进展及预后有较大价值,近期内PTA进行性降至40%以下为肝衰竭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20%者提示预后不良。亦有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表示此项指标者,INR值的升高同PTA值的下降有同样意义。
生物化学诊断
胆碱酯酶: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对了解病情轻重和监测肝病发展有参考价值。已经不太使用。
生物化学诊断
血清白蛋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的血清白蛋白下降或球蛋白升高,表现为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
对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的认识和对旨在降低球蛋白的治疗的评价
生物化学诊断
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往往提示HCC,故用于监测HCC的发生;AFP升高也可提示大量肝细胞坏死后的肝细胞再生,可能有助于判断预后。但应注意AFP升高的幅度、持续时间、动态变化及其与ALT、AST的关系,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B超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生物化学诊断
HBV血清学检测
HBV血清学标志及其意义
——————————————————————————
项目 意义
——————————————————————————
HBsAg 表示HBV感染,S基因变异的后果?
抗-HBs 表示对HBV有免疫力,发生S基因变异后?
HBeAg 可作为HBV复制和传染性高的指标
抗-HBe 表示HBV复制水平低 (但有前C区突变者例外)
抗-HBc 感染过HBV,无论是否被清除,均为阳性
抗-HBc IgM 提示HBV复制、近期感染
——————————————————————————
目前常采用酶免疫法(EIA)、放射免疫法(RIA)、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 或化学发光法等检测。
为了解有无HBV与丁型肝炎病毒(HDV)同时或重叠感染,可测定HDAg、抗-HDV、抗-HDV IgM和HDV RNA。
HBeAg
抗-HBe
总抗-HBc
IgM 型抗-HBc
抗-HBs
HBsAg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52
100
暴露后的周数
有恢复期的急性HBV感染
滴度
IgM型抗-HBc
总抗-HBc
HBsAg
急性期
(6 月)
HBeAg
慢性期
(年)
抗-HBe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52
年
暴露后的周数
进展为HBV慢性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