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生生不息》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内容为粤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第三课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分析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等问题。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当今时代主题,知道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课就是要说明新时期我们只有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本课题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本课自身在教材中的地位,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理解中华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知道中国gcd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精神丰富和发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具有感受民族精神巨大力量的能力;具有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在分析教材基础的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作用。
依据:只有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支撑性作用,才能体会到中华民族精神对我们国家的重大现实意义,才能激励青年一代肩负使命,传承民族精神,其历史和现实意义决定其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
依据:由于“民族精神的作用”这一问题的理论性强,较抽象,距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现实生活水平较远,使其又成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二、说学情
从知识基础来讲,学生通过其他学科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相关的历史典故、历史事件和名言警句,有利于本课的教学。
从思想方面来说,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各种文化相互激荡,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
如果不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就会导致一些学生盲目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本节课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三、说教法
本着“教学有法、教又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一理念,考虑到九年级学生的现状,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本节课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因为民族精神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不容易理解,空洞的说教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将其具体化,以图片、视频等冲击力较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给学生以震撼,才能真正触及心灵。
(2)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在学生对民族精神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受之后,经过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培育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能够自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3)讨论归纳法
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观点,发
《民族精神生生不息》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