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医养生与保健.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医养生与保健
中医养生与保健
保健是每个人健康的前提,它关系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未来,家庭额外的负担。步行速度越快,时间越长,路面坡度越大,则负担越重。心脏的反映表现为心肌加强收缩,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流加速,以适应运动的需要,这对心脏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根据测定,以每小时5公里(每分钟84米)的速度步行,脉搏可增加每分钟约100次;每小时6公里(或每分钟100米),则脉搏增至每分钟约110次。这对肥胖症、慢性心脏病、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心力减弱患者,都有较好的疗效。
步行,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据报道,用心电图对两组中年人进行检查和观察。一组坐汽车上班,另一组步行上班(20分钟以上),结果发现步行的一组心电图“缺血性异常”的发生率比坐车一组约少三分之一。
步行锻炼还有助于促进代谢的正常化,所以有些糖尿病可以通过散步而得到防止。散步的时间:饭前、饭后均可。早在隋唐时代,我国医学家已认识到防治消渴病(包括糖尿病),需要“先行120步,多至千步,然后食之。”(《诸病源候论》)“食毕即需行步,令稍畅而坐卧。”(《外台秘要》)
邓颖超同志在介绍她战胜糖尿病的经验时着重指出,他的方法就是:体育锻炼。在每顿饭前走一千步,饭后走200步,每顿饭吃八、九分饱。现代医学证实,步行能提高机体代谢率,中老年人每小时3公里的速度散步小时,代谢率增高48%。糖的代谢也随之改善,糖尿病患者经一天的徒步旅行后血糖可降低60%。
长时间和快速的步行,还可增加能量的消耗,促进体内多余脂肪的利用。对那些多做少动而出现肥胖倾向的中年人,如果能坚持每天锻炼,通过运动多消耗300卡热量,并适当控制饮食,就可避免发胖。运动时间要求是每天步行4-5公里,或慢跑20-30分钟或骑自行车45分钟即可。精神官能症、情绪抑郁、失眠、高血压等都可以用散步来治疗。散步可分为五种形式。(念卡片)
总之,运动的意义可以概括为:①对神经系统有良好的作用。能改善和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协调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对脑力劳动者,运动既是“安眠药”,又是“兴奋剂”,可以使兴奋转入抑制,促进休息,消除疲劳。经常运动亦可以使人的工作充满朝气,富有活力。②运动可以健全和加强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防止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增加心脏收缩及排血量,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血脂。③运动可以增强呼吸,改善肺活量,使全身氧气供应能力加强。④运动能加强胃肠分泌蠕动,促进食欲,加快消化吸收。⑤经常运动锻炼,可使肌力增强,骨质坚固,增强关节韧性和弹性。⑥运动能使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血红蛋白生成增加,白细胞活力增强。⑦运动能改善“先天之本”肾的功能,促进各种排泄,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所以运动是“健康之本,延年益寿之源”。
二、心理保健
“健康”的含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有了新飞跃,对人体的“健康”标准也有了不同的标准。
现在,人们所指的“健康”,不光是没有器质性病变和虚弱,而是包括:,无畸形、无缺陷、体质强健;,能担负起各种繁重的任务,能接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工作和学习都有较高的效率;,坚定,人际关系适应,对事物反应适度,行动协调,情绪正常,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精神愉快。总之,即应具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最先开展心身医学研究的是美国。他们认为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部的报道曾说:“在门诊病人中属情绪不佳,心理—社会因素不良刺激而患病者竟占67%。”我国也有资料统计。医学临床发现的身体疾患,有50%-80%的疾病与精神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我国古代名着《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终日多愁善感,悲思交加,尽管荣华富贵享不尽,山珍海味吃不完,其结果弱不禁风,致使早早夭折。看过《儒林外史》的人们都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它虽然是讽刺那些追求功名利禄庸人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人遇到好事、喜事而过度兴奋,乐极生悲而致病,甚至伤命的也有例可举。
一位着名医学家曾说过:“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折的,就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情。”
例如:一年一度的高考,由于传统意识和现代价值观交织产生对考生的精神压力,使一些考生在考完后身体状况很差,因此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因其与高考有关,故定名为“高考综合征”;再如,一些退休、离休的老人,因社会地位的变化,人际关系的改变,事业责任的脱卸,“习惯定型”的破坏,一时失去精

中医养生与保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Eziyao
  • 文件大小149 KB
  • 时间202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