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孝行和家顺人心.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孝行和家顺人心
“孝”字源于中国古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其原义为“奉先思孝”。数千年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根本道德行为准则,到了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遵从孝道呢?

孝道本是天经地义之理,行孝亦是天经人悲凉的是,这恰恰是现代社会一个很大群体的心态抒发。这一群没有经历过成长磨难的人以为自己就是可以批判玩弄一切的智者,可以把最具典型意义的一切任意戏弄,岂不知,其笔下表露的正是自己最丑陋的灵魂。这也正是孝道文化断层后的悲哀。
“割股事母”的故事真相是:在明朝一个连年灾荒,民不聊生的年代,寿张县地区曾一度饿殍遍野,白铺村的乡亲也是饱受着煎熬,挣扎在生死结上。一白姓人家,死的死亡的亡,家里就剩下病重的婆婆和年轻的儿媳相依为命。媳妇相当孝顺,尽其心照料婆婆,想尽办弄来吃的糊口。在媳妇的精心照顾下,婆婆病情稍有好转。一日,婆婆非常奢望地说:要是能吃顿肉多好,我死也瞑目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孝顺的儿媳妇盼着婆婆早日康复,也生怕婆婆死后有遗憾,就想圆她这个吃顿肉的梦,咬牙在自己小腿上割下一小块肉,和着野菜粟米为婆婆煮了一碗肉羹,瞒着婆婆说是想办法讨来的猪肉。
这个孝顺的儿媳从此传下美名。其实人们所崇仰的并不是其割股的行为,而是那一份感天动地的孝心。当今时代已经大大提高了,已经没有多少人再为温饱犯愁,为何那么多人觉得无力赡养年迈的父母?其实非不能,实为不愿也!孝心的缺失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当今有许多高知阶层白读了许多书,白学了许多知识,却并不懂仁孝之心,因而难以理解割股事母的含义。
这也是当今社会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的一个重要原因。生存的压力
当今社会跟古代社会相比,简直不值一里。
最近记者与中国医促会副会长赵文祥先生,著名书画家翟德年先生曾经一同叙话。
赵会长就深有感慨的说:如今的人怨气冲天,骂这个、骂那个,可是他们不知道解放前人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不但缺衣少食,而且每日都担忧着被抓壮丁,被土匪洗劫,被战火罹患、离乱……现代有些人被纯粹的功利缠绕心灵,总是不知满足,如何能够平和幸福?




翟先生亦深有同感,也认为不懂知足是社会风气浮躁的重要因素,是当今心理问题高发的重要原因。作为一位严谨的学人,翟先生历来对浮躁的学研之风深恶痛绝,最为推崇高风亮节的吴冠中、卫俊秀等前辈学人。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尤让翟先生心痛不已。
孝道文化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重要部分之一,是“仁”学形成的基础。有孝心之人,才会心存仁爱之心,仁爱之人,必然是孝顺之辈。心怀仁爱,才能胸怀宽广,才能乐观豁达,才懂得正视困难,面对挫折。这样的人绝不会罹患抑郁,焦虑,狂躁,自闭等心理疾病。

孝道传家福满堂

正如《百孝经》所说: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顺能生孝顺子,孝顺子弟必明贤……孝在乡党人钦敬,孝在家中大小欢……孝子面带太和象,入孝出悌自然安;孝在心孝不在貌,孝贵实行不在言;孝子齐家全家乐,孝子治年;能孝不在贫和富,善体亲心是孝男;兄弟和睦即为孝,忍让二字把孝全;孝从难处见真孝,孝容满面承亲颜……孝顺传家孝是宝,孝顺温和孝味甘……
数年来,我们曾经采访过许多前辈学人,慈

孝行和家顺人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好用文档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2-08-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