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理论的发展及其启示
摘要:货币理论是国家制定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我们有必要理清 货币理论的发展史,并从中获得启示,来指导我们的宏观调控。
关键词:货币理论 发展史 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理论
一、 货币流通规律
为金块论者的领袖。
三、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 币的金融过程。
货币供给的环节
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记帐货币
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
有三种途径:
变动其储备资产,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或贵金属;
变动对政府的债权,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卖政府债券;
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商业银行办理再贴现业务或发放再贷款。
四、 货币主义以及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主义是1960年代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以挑战凯恩斯主义的面貌出现。其领袖 人物为米尔顿•弗里德曼。他在1976年10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货币主义的核心命题是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最重要。政策主张货币发行增长率要保持一个 不变的速度,让经济中的个体对通货膨胀有完全的预期,这种货币机制被称为弗里德曼规则。 除此,不要对经济活动有任何干预。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 的理论,即货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因此,弗里德曼对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就 是从货币需求入手的。
弗里德曼将货币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用消费者的需求和选择理论来分析人们对货币 的需求。消费选择理论认为,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品时,须考虑三类因素:收入,这构成预算 约束;商品价格以及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
1、同理,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第一类因数是预算约束,也就是说,个人所能够持有的 货币以其总财富量为限。并以恒久收入作为总财富的代表。恒久收入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 的收入的平均数,即长期收入的平均数。弗里德曼注意到在总财富中有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 富。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非人力财富即物质财富。弗里德曼将非人力财富占
总财富的比率作为影响人们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变量。
2、 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二类因数是货币及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包括货币的预期收益 率、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预期物价变动率。
3、 影响货币需求的第三类因数是财富持有者的偏好。
将货币视同各种资产中的一种,通过对影响货币需求7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货币需求 函数公式。货币学派强调货币需求与恒久收入和各种非货币性资产的预期回报率等因素之间 存在着函数关系,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Md = f(P,rb, , —, Dp/dt, Y, W. U)
他认为:
Y是实际恒久性收入;
W非人力财富占个人财富的比率;
rm货币预期收益率;
rb固定收益的证券的利率;
re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
预期物价变动率;
u其他的变量函数。
他强调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所以货 币需求也比较稳定。
1、
2、
3、
因此
弗理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理由是:
影响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因素相互独立。
在函数式的变量中,有些自身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稳定的函
货币理论的发展及其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