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享有立法权和司法解释权的国家机关,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保障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及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利而制定并修正的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初步解决无法可依
立法不够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989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1990年1月1日正式实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二、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法律体系“七个部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中国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原则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反分裂国家法》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2、民法商法
民法商法是规范社会民事和商事活动的基础性法律。
民法是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涉及物权制度、债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人身权制度、亲属和继承制度。
《民法通则》《婚姻法 》 《合同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2、民法商法
民法商法是规范社会民事和商事活动的基础性法律。
商法调整的是自然人、法人之间的商事关系,主要包括公司、破产、证券、期货、保险、票据、海商等方面的法律。
《公司法》《破产法》《证券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2、民法商法
民商法最重要的特点和原则——
意思自治(契约自由)
意思自治: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意思自由地确定各自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意思自治的限制:不得违反法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2、民法商法
意思自治的限制:不得违反法律。
案例:男女双方感情不和离婚,离婚时男方与女方签订协议:“房子归女方所有,小孩归女方抚养,但女方不得再婚,如再婚,女方失去房屋所有权及小孩抚养权并从此不得探望小孩”,后女方再婚,双方闹到法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3、行政法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国防、外交、人事、民政、公安、国家安全、民族、宗教、侨务、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卫生、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等。
《行政处罚法》《公务员法》
《治安管理处罚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4、经济法
一是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主要是有关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反倾销和反补贴等方面的法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4、经济法
二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是有关财政、税务、金融、审计、统计、物价、技术监督、工商管理、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法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残疾人保障法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6、刑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6、刑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7、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三大诉讼法和《仲裁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法律体系“三个层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法律体系“三个层次”
全令公布
《民法》、《刑法》 、《婚姻法》、《行政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法律体系“三个层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鼓励华侨和香港澳门同胞投资的规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法律体系“三个层次”
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
地方性法规大部分称作条例,有的为法律在地方的实施细则,部分为具有法规属性的文件,如决议、决定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信访条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办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法律体系“三个层次”
三者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1、下位法不得违背上位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
2、下者是上者的补充、细化和具体化
《广西住房公积金业务管理规范(试行)》
规定,从2010年起,“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的”可以办理住房公积金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